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24届高三上学期青桐鸣大联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2/16 13:05:3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4670字。

  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为何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一直延续到今天?这涉及许多方面的原因。古往今来,中国人民为维护中华文明的连续发展付出了艰辛努力,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对于人类文明发展有着重要借鉴意义。比如,中国古代政治人物关于创与守、得与失、安与危、兴与亡等关系的讨论,大多蕴含着辩证的思想,反映出对于国家治理的谨慎态度,虽然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自身统治,但其中包含着一些不可违背的历史法则。对这些历史法则的遵循,是中华文明连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古代的许多政治人物都十分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并提出一些理念,形成独有的政治文化和政治哲学,这种政治文化和政治哲学反过来又推动政治发展和文明发展,这对于中华文明的连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西周统治者从商朝衰亡中汲取经验教训,强调“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把“天命”搁在一边,倡导以“德”治国,这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较早的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借鉴。汉高祖要求陆贾“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唐太宗君臣经常以短祚的秦、隋两朝为例,讨论历史借鉴问题。中国古代政治人物注重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这对于维护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与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紧密联系的,是一些政治人物对国家治理所面临的艰难常怀深深的忧虑,所以都十分重视思考“创业”难还是“守成”难的问题。唐太宗曾与大臣们讨论过这一问题。类似的问题明太祖也强调过,他对群臣说:“诚思天下大业以艰难得之,必当以艰难守之。”正是这种忧患意识,让许多朝代开国之初的君主都能励精图治,推动中华文明发展。中国历史上,文景之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的出现,为中华文明连续发展并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古代史学家对于中国历史的思考,往往表现出很强的历史纵深感,其所体现的历史见识对于政治人物具有重要影响,从而也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这从唐代杜佑的《通典》和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二书中,看得尤为清楚。《通典》200卷,旨在阐述“往昔是非,可为来今龟镜”。全书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法、州郡、边防九门,并以食货(经济)为首,反映了国家职能部门建制,强调国家对土地、户口进行管理的重要性。《资治通鉴》294卷,“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入史,足见司马光深刻的历史见识和良苦用心。宋神宗称赞此书“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总会,册牍之渊林”。
  (摘编自瞿林东《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
  材料二: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能够提供物质建设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需要秉持和发展“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政治思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与“天下为公”“富而后教”的施政理念同频共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华文明蕴含的中国智慧对人类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因而五千多年来代代相传、从未中断,一直延续到今天。
  B.唐太宗、明太祖等人都常对治国之艰难深怀忧虑,这种基于励精图治而产生的忧患意识,推动了中华文明向前发展。
  C.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借鉴中华文明中的政治思想、施政理念和世界观。
  D.从唐代茶文物可以看出,唐朝的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皆饮茶,使用的茶具有所不同,这直接影响到了当代人的茶具审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代政治人物对政治和文明的发展有推动作用,都有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和政治哲学。
  B.《通典》《资治通鉴》体现了中国古代史学家对历史的思考,这种思考最终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C.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历代王朝和劳动人民高度重视并精细化管理土地。
  D.如果用整理和研究后的中国传统物质建设思想指导当代和未来的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能更好地持续发展。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列举西周统治者、汉高祖、唐太宗君臣等人的事例,证明了古代政治人物重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B.材料一引用《通典》《资治通鉴》两部史书中的语句,旨在反映杜佑和司马光的历史见识和良苦用心。
  C.材料二从土地、建筑、日常细节三个角度列举具体的实例,直观地展现了中华物质文明的连续性。
  D.材料二第二自然段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先提出论点,再分点论述,思路清晰,提高了文章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4.材料一画横线句子表述缜密,请分析其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最后一次巡逻
  王曦
  二班长要退伍了。退伍就要下山,离开高原。他得去跟他的山告个别。
  这是一个雪后的早晨,二班在操场集合完毕,只等连长一声令下,便可以出发,前往实控线附近的山口例行巡逻。二班长知道,这大概是最后一次了。
  连长正立在门外,像旗杆戳在雪地里。二班长挪步凑过去喊一声报告。连长收回望向远处的目光,回头看二班长一眼。二班长说:“都准备好了。”连长撸起厚重的迷彩大衣袖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