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00字。
《项链》(说课稿)
浙江省富阳市新登中学 洪申健
一、教材分析
《项链》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在高一学年,我们已经接触到现代中外小说,那时的学习重点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这个单元继续学习中外小说,但学习的重点是领悟小说的主题,把握小说的结构。把握小说主题要从感受小说的艺术形象出发,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创作意图,进行具体分析;了解小说的结构,要注意抓住线索,领会作者的谋篇布局,感受小说的艺术之美。
《项链》是莫泊桑的短篇精品,小说以精巧的艺术构思、引人人胜的故事情节、出色的心理描写,塑造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富有个性魅力的女性形象——玛蒂尔德。然而,时至今日,人们对作品主人公的评价和主题思想的理解,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教这一课,主要想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以领悟“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的价值,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高中阶段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分作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初中的基础上,学习中外实用文章和诗歌散文,着重培养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第二阶段,学习中外文学作品,继续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第三阶段,学习文化内涵比较丰富的社科论文、科技说明文和文学名家名作,着重培养研讨评价论文和文学作品的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体会小说构思,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作品主旨。
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我主要采用“文本研习”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文本研习,把握《项链》的主要情节和精巧构思,领会玛蒂尔德的形象给予我们的人生启发;通过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四、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1、她如昙花一现,她如流星一闪,她出尽一夜风头,她受尽十年辛酸。今天,她离开法兰西,来到我们班,与我们一起追忆那段似水华年……你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马蒂尔德女士!小说《项链》的主人公。
2、文学常识
初中已经学过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可让学生先说,再作介绍。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另两位是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著名作家福楼拜的弟子。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870年,他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战后退伍,先后在炮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1880年,以《羊脂球》登上法国文坛,一举成名。在短短的十年创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生》《俊友》(又名《漂亮朋友》)等6部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