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9590字。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取决/诀别 差遣/参差不齐
B.涓涓/镌刻 挑逗/挑拨离间
C.宿营/星宿 阴晦/诲人不倦
D.悄然/悄悄 防御/随心所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消耗 箫索 不攻自破 妇儒皆知
B.嬉闹 粗旷 如雷灌耳 油然而生
C.豢养 和蔼 一气呵成 惊慌失措
D.尊循 狡黠 歇斯底里 大相胫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我可以,你不可以”的心态,说到底恰恰反映了一些人言不及义的傲慢和虚伪。
B.走进诗词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而是要从历史文脉中汲取精神力量,寻找情感上的共鸣。
C.“创意市集”通过个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参与者体会身处一群人当中的间不容发。
D.今年忙于工作没有回家过年的他,在视频中看着父母日渐佝偻的身躯,深感自惭形秽。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更是为了提升他们的精神面貌。
B.为帮助残疾人树立信心、融入社会,为残疾人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
C.“粤剧进校园”活动的成效并不显著,原因是对地方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
D.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杨志军的《雪山大地》,感触很多。
5.九年级(1)班的同学正在开展以“君子应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班会,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江梦南,出生于郴州宜章县莽山瑶族乡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学校的老师。在江梦南半岁时,因服用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听力完全丧失。从此,她就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靠看口型读唇语和别人进行交流。最开始,江梦南靠着反复抚摸爸妈的喉咙,来感受声带的震动并练习发声,往往一个音节父母重复上1000次她才能学会。从字、词到日常用语,她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在江梦南的印象里,身为老师的父母都爱读书、看报。正是学唇语这个决定,让江梦南的求学之路走得越来越长远。她不仅没有失学,而且一路考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直到考上了清华的博士。
(1)上面是思彤同学搜集并讲述的一则“自强不息人物”故事,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2)青少年应怎样书写自强不息的人生,相信同学们读了上面的这个故事会有所感悟。那么你从中获得的最深感悟是什么?请你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不少于100字。写作提示:①观点要明确:②论证要有条理。
6.古诗文默写。(六题中只选四题作答)
(1)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 ,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欲为圣明除弊事,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③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④一上高城万里愁, 。(许浑《咸阳城东楼》)
⑤大雪三日, 。(张岱《湖心亭看雪》)
⑥ ,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古诗词中对月亮的描写很多,小何同学对此作了归纳。请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诗句 批注 出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以月寄托思乡之情 杜甫《月夜忆舍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