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4/1 21:22:0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50字。

  《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诗人在春天夜晚听到笛声时的所思所感。
  2.让学生了解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难点: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用典、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3.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一个宁静的春夜,月光如水洒在洛阳城的大街小巷。一阵悠扬的笛声,随风飘来,婉转悠扬,如泣如诉。这笛声仿佛穿越了时空,将我们带回到了古代的洛阳城。在那里,诗人李白正伫立在窗前,聆听着这动人的旋律。他心中涌起了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夜洛城闻笛》,感受诗人的心境和他笔下的诗意世界。
  (二)走近李白
  李白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深受后人喜爱。
  李白生于公元 701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年轻时游历四方,结识了众多文人墨客。中年时入仕长安,但仕途并不顺利,最终被赐金放还。此后,他继续游历江湖,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
  李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包括山水田园、边塞战争、饮酒作乐、思乡怀人等。他的作品常常以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李白的代表作品有《将进酒》《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等。他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三)背景介绍
  《春夜洛城闻笛》的写作背景与诗人李白的经历和所处的环境有关。当时,李白客居洛阳,可能是在某个春天的夜晚,他听到了远处传来的笛声,触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李白一生漂泊,游历四方,经历了许多离别和思念。在洛阳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夜晚的宁静和悠扬的笛声,使他的思绪更加深沉。此外,唐代的洛阳是一个文化繁荣的地方,音乐艺术也非常发达,这可能也为诗人听到美妙的笛声提供了契机。
  这首诗的背景反映了李白在异乡的孤独和对故乡的眷恋,同时也展示了他对音乐和情感的敏锐感知。
  (四)诵读诗歌
  1.教师示范朗读诗歌,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
  3.学生选出代表诵读,教师指导评价,最后学生齐读。
  (五)诗歌赏析
  1. 诗歌中笛声的意义是什么?它代表了什么情感?
  诗歌中笛声的意义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
  象征离别:笛声常常与离别相关,尤其是在古代,人们常常借助音乐来表达离别之情。在这首诗中,笛声可能代表了诗人对故乡或亲友人的思念。
  引发情感共鸣:音乐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笛声可能唤起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如忧伤、孤独或怀旧等。
  营造氛围:笛声在诗中可能起到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