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3190字。
准考证号 _姓名_ 班 级 , 座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2024年高一(下)第一次月考
语 文
本试卷共9页。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学生务必在练习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学校、准考证号、姓名。学生要认真核
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学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练习卷上无
效。
3. 练习结束后,学生必须将练习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 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除具有一般文学形象的特征之外,还比一般文学形象更富于艺 术魅力。马克思赞扬希腊神话时说,它们“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 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因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显然,密于艺术魅力,也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应有 之义。
确实,凡是在文学史上可以称为典型的文学形象,都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从西方演到东方,至今仍然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阿Q已从东方步入西方,《三国演义》在国外引起 轰动,林黛玉已从古代“活”到现代,文学典型总是这样超越时空而富于永久的艺术魅力。
艺术魅力是一个模糊性概念,这是文学作品的诸种审美素质衍生出来的综合性审美效应,或者说是文 学作品总体审美效果,它在文学典型上更为集中地表现出来。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 的一种生命的魅力。
首先,这种“生命的魅力”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的丰富与多彩。例如, 《红楼梦》中的林黛五,她多彩的性格既有聪慧过人的、向往着类好爱情的少女之心,又有诗意充盈的、 向往着自由和舒展个性的诗人之心,还有一颗超凡脱俗的、孤独自做的富于东方文化特色的士子之心。然 而,世俗环境便给这颗心打上了社会的和时代的烙印。这使她既有贵族少女的孤僻、乖张,又有着世俗女 子的软弱和小性儿,使她的叛逆和反抗多存在于心灵的领域,并很难冲破封建礼教的规范,因而只能是 无济于事的仅以眼泪和生命相拼的反抗。然而,林黛玉心灵的这一面,从艺术上看,无疑又增添了她的 性格的悲剧美,其性格中世俗性与非世俗性的矛盾,拓展了生命的张力,更显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而具 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其实,林黛玉性格和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正是典型塑造艺术追求的一种合乎规律的表现。18世纪
以前,典型的塑造一般还是类型化的,人物的性格往往是单色调的,而到了19世纪,随着西方现实主义 达到高潮,人物性格的描写也由简单到复杂,像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那样,使人物性格从心灵到行动都 得到了多层次、多侧面的展现。安娜•卡列尼娜的性格描写,展现了女人——这一上帝的杰作所包含的母性、 妻性、女儿性的全部意蕴的丰美及其生命的奇光异彩。
其次,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黑格尔说:“一个艺术家的地位愈高,他 也就愈深刻地表现出心情和灵魂的深度。”这种心情和灵魂的深度却不是一望可知的,而是“要靠艺 术家浸沉到外在和内在世界里去深入探索才能认识到”。因此,所谓“灵魂的深度”,应是作家艺 术家的慧眼所在,是他们超越群侪的标志,更是文学典型的必备品格,不仅表现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尺度 上,而且还表现在从典型人物灵魂里所折射出的作家人格的真诚里。
因此,文学典型就是这样一种以独特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人物的形象,其性格的丰富性和灵魂的深度, 使得这种和人类自身一样的生命形式,更具有艺术魅力。
(摘编自童庆炳《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材料二:
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文艺创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文艺繁荣发展、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 艺作品方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
文艺史反复证明,典型人物必须以艺术的、审类的方式深刻体察和把握人物
1.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学典型具有一般文学形象的特征但高于一般文学形象,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能够给读者艺术 享受。
B. 要想展现人物性格的丰富与多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就有必要对人物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描写。
C. 文学典型的灵魂深度与作家的灵魂深度是一样的,从典型人物的灵魂里能折射出作家人格的真诚。
D. 英雄楷模具有重要的精神特质,受到大众尊敬和推崇,将他们转化为典型人物有利于传递时代 精神。
2.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学典型因其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并且富于永恒的艺术魅力,而成为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应有之义。
B. 材料一认为林黛玉敢于向封建礼教的规范反抗的叛逆行为,增添了其命运的悲剧色彩,更显出其生命的张力。
C. 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果偏重类型化,性格单一化,就不能符合典型人物的特点,也不会具有艺术魅力。
D. 成功地塑造出典型人物,时代精神自然可以通过典型人物艺术地、审美地传达出来,也就避免 了枯燥的说教式传达。
3.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曹禺《雷雨》中的周朴园,自私、虚伪,但对鲁侍萍的怀念却又有着执着、真挚的一面。
B. 列夫•托尔斯泰指出:“所有的人,都是黑白相间的花斑马——好坏相间,亦好亦坏。
C. 《窦娥冤》中的窦娥善良、安分,同时又具有刚强坚贞、宁折不屈的反抗精神。
D.《 庄子•杂篇•渔父》中有这样一句话:“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4. 文艺工作者如何将英雄楷模转化为典型人物?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4分)
5. 学校《红楼梦》文学社团举办红楼人物品读会,请你根据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王熙凤这一形象艺术魅 力的理解。 (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活 着 ( 节 选 ) 余 华
谁料到我一走凤霞就出事了,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风霞生下了 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 孩子。
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凤霞死后躺到了那间小屋里,我去看她,一见到那间屋子就走不进去了,十多年 前有庆也是死在这里的。我站在雪里听着二喜在里面一遍遍叫着凤霞,心里疼得蹲在了地上。雪花飙着落 下来,我看不清那屋子的门,只听到二喜在里面又哭又喊,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