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翠园中学、龙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382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技能没有什么不同的性质,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活动更加复杂罢了。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不正确就不能获得所要求的效果,不成其为技能。不熟练,也就是说,有时候正确,有时候不正确,或者虽然正确,可是反应太慢,落后于时机,那就不成其为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观察儿童说话的过程,完全能够证明这个论断。儿童学说话从模仿开始,先是模仿得不很好——语音不很准,用字眼、造句子,有时候对,有时候不对,然后经过多次实践,语音越来越准,用字、造句越来越有把握,最后达到“习惯成然”的地步。习惯的特点就是不自觉。学龄前儿童的学习语言是不自觉的。进了学校,学认字,学写字,学新词新语,起头是自觉的。但是最后仍然得由自觉变成不自觉,让这些东西成为自己的语文习惯的一部分,才能有实用价值。打乒乓球的时候不可能每一举手都测定一下角度的大小、腕力的强弱。同样,说话的时候也不可能每用一个字都想一下它的定义,每说一句话都想一下它的组成。有人问:写文章不是有“字斟句酌”之说吗?对,有这回事。可是仔细省察一下就会发现:一、不是每字必“斟”,每句必“酌”;二、所谓“斟酌”也很少是有意识地进行字义、句法的分析,多半是直觉地感觉这个字不合适,换那个字才合适,直觉地感觉这么个说法不合适,换另一种说法才合适,这里所说“直觉地”不是出于什么本能,而是已经养成的语文习惯在那里起作用。正因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习惯,所以一旦养成一种坏习惯,例如某一个字老念错,某一个字老写错,改起来也不容易,注意的时候就对,一不注意就又错了。归结一句话,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摘编自吕叔湘《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1963年)
材料二:
为什么“多读”比“多写”更有效呢?其原因可能在于:写作次数本身不会增加学生的信息总量。写作相对来说更多属信息输出行为。在一次次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对于已有的素材进行筛选、剪裁、组合等,其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学龄前儿童的学习语言是一种不自觉行为,随着后天继续接受教育,不自觉行为便演变成自己的语文习惯的一部分。
B.吟诗作对时,对个别字词的斟酌推敲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即利用直觉来感知这个字是否合适,那个词是否熨帖。
C.较频繁的写作训练,或许能让学生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的熟练程度有所提高,因为他们熟悉了对所有素材筛选、剪裁、组合的工作。
D.因为写作更多的是一种输出性意义建构行为,所以高强度的写作训练一般不会有多少新的内容创造出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叔湘强调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使用语文是一种很复杂的技能。
B.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国人讲汉语,还是外国人讲英语,都是下意识的行为,不可能说想每一句都考虑语法和修辞。
C.高中写作课堂的所谓“训练”,大部分是写作的思维和表达范畴,而观点和想法的优劣属人的独特体验、感悟和意念范畴,这无法教。
D.在读写结合方面,荣维东对“阅读可以习得语感和文感”论断,可为当今高中语文阅读课程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借鉴。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
A.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林希逸《答友人论学》)
B.昨夜江边春水生,朦瞳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观书有感(其二)》)
C.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魏略•儒宗传•董遇传》)
D.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下面表格内容摘自王惠《寻找语文学科的公式和定理》,根据材料内容,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创造思维主要作用于文本的写作,每一个文本写作的过程其实都是一个创造过程,此时的文本是写作者包含文化态度在内的语文素养的外化。
B.辩证思维体现在“我”介入文本并对文本评价中,这和材料二中荣维东认为阅读和思考是激发“我”产生高质量“想法”产生的源动力观点相悖。
C.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主要运用在文本阅读活动中,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探究、鉴赏,有效地触发学生对文本的各种想法和见解。
D.“我”介入文本,同时在写作的时候“创设”文化,实质上是多读后,影响了“我”的精神或心智状况等。
5.吕叔湘指出使用语文是一种“直觉地感觉”,而荣维东则提及“无意识”的语感,两人观点有一致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名人传
[日]中岛敦
“跟那位老师的技艺相比,你我的射术不过是儿戏”,师父的这句话,让纪昌的自尊心颇受打击。如果这话当真,自己成为天下第一的目标,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弄清楚自己的技艺到底是不是儿戏,纪昌想着无论如何都要尽快去跟那位老师比一比,为此他只顾埋头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