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八年级下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7/20 13:30:2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760字。

  海南省海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请你参加以“传承和文化,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书写家风家训 共建和谐家庭】
  1.小语同学家庭氛围宽松包容,教导子弟做人做事既不要过分板正平直,也不可太过狂妄奔放,而应刚柔并用,张弛有度。他认为下面这幅书法作品,最能体现他的家风特点。这幅作品的书体是( )(2分)
  A.草书            B.楷书            C.行书            D.篆书
  2.请你用简化楷体,按现代汉语书写顺序,将这幅书法的内容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米字格内。(2分)
  【活动二:探究“和”之内涵 构建和谐理念】
  3.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8分)
  ①我们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的“和文化”正是这其中的精髓之一。让我们走进“和”文化,( )其中精华,谱写崭新华章。
  ②走进自然之“和”:是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的生机盎然;是山峦叠翠,流水潺潺的宁静致远;        ,        。每一处、每一景,都彰显着大自然的和谐之美,让人心生向往。
  ③走进经典之“和”:是孔子“君子和而不同”的处世原则;是庄子天人合一,逍遥于天地间的怡然自得;是墨子“天下之人皆相爱”的美好理想……这些思想,如同璀璨的明珠,( )在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中。
  ④“和”fù予了中华文化( )的特性,彰显了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博大胸怀。“和”文化浸润了中华儿女的心田,引领我们致力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潺潺( )     ②fù( )予
  (2)结合语境,依次填入语段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川流不息 汲取 点缀 兼容并蓄      B.绵延千载 吸收 点缀 百花齐放
  C.川流不息 吸收 镶嵌 百花齐放      D.绵延千载 汲取 镶嵌 兼容并蓄
  (3)仿照画线句,在第②段的空白横线上补充一个句子,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2分)
  (4)美术课上,同桌小海不小心将水粉颜料洒在你的衣服上,他非常惊慌,不知如何是好。本着“以和为贵”的原则,你幽默地说:“        。”舒缓了他紧张的情绪。(2分)
  【活动三:积累诗文名句 培育和谐精神】
  4.在横线上默写古诗文原句。(8分)
  我国古代诗文作品生动地表现着“和”文化的风貌底蕴。《诗经??关雎》中“①     君子好逑”表达谦谦君子对淑女节制有礼的爱慕,这是符合礼仪的“和”;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山光悦鸟性,②      ”一联描写鸟儿欢悦,人心俗念全消,这是人与自然之“和”;一个和平安定的和谐社会,更是人民的共同愿望;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③      ,④     ”两句描写桃源社会中老少生活和乐;杜甫《石壕吏》一诗中的“⑤       ,⑥      ”两句道尽了饱经战乱的百姓苟且偷生的辛酸与痛楚;《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杜甫虽身处漏雨破屋,依然为贫寒百姓大声疾呼“⑦        ,⑧        ”,可见他对理想的和谐社会的渴望。
  【活动四:践行“和”文化 共建和谐校园】
  5.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椰风中学准备举办以“传承和文化,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以下任务。(5分)
  (1)下面是校学生会草拟的演讲比赛的通知,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3分)
  ①这则通知有一处格式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②这则通知内容不完整,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③这则通知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1分)
  (2)下面是校学生会制定的演讲比赛方案的流程,请你完善活动流程。(2分)
  步骤一: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步骤二;         →步骤三:评委老师打分点评→步骤四:         
  二、品味与鉴赏(35分)
  (一)古诗阅读。阅读下面古诗,完成6~7题(5分)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6.白居易提出“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即诗歌应为了反映社会问题而作,你认为《卖炭翁》揭示了怎样的社会问题?(2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