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课堂练习
- 资源简介:
约3390字。
《氓》课堂练习
基础知识填空:
一、记字音
①氓( ) ②蚩蚩( )
③咥其笑矣( ) ④乘彼垝垣( )
⑤匪我愆期( ) ⑥夙兴夜寐( )
⑦卜筮( ) ⑧体无咎言( )
⑨于嗟女兮( ) ⑩不可说也( )
⑪淇水汤汤( ) ⑫隰则有泮( )
⑬将子无怒( ) ⑭无与士耽( )
⑮渐车帷裳( ) ⑯载笑载言( )
⑰靡有朝矣( ) ⑱自我徂尔( )
二、通假字
1.无食桑葚“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
2.犹可说也“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
3.隰则有泮“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
三、词类活用
1.夙兴夜寐( )
2.士贰其行( )
3.二三其德( )
4.三岁食贫( )
5.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
四、古今异义
1.至于顿丘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2.秋以为期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
3.三岁为妇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三岁的年龄。
练习题: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即我谋 即:马上
B.将子无怒 将:愿,请
C.无与士耽 耽:沉溺
D.女也不爽 爽:过失,差错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大抵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本称《诗》,据传是孔子撰写,汉代将它奉为经典,故称《诗经》,现存305篇。
B.《诗经》中的“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所谓“宗庙之音”,就是专用于天子、诸侯祭祀祖先,宴飨上天,祈年拜神时的乐舞歌辞。“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的价值。
C.《诗经》中的“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对《诗经》进行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D.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他认为研究《诗经》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从而齐家、治国、平天下。
3.对下列四句诗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了比和兴的手法,意指女子的憔悴和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甜是甜,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直接抒发对男子感情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的谴责。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我的痛苦为何没尽头。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4.《氓》中用桑树比兴描写女主人公青春年华和容颜衰老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