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张。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密山市实验中学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人教版八年级全一册第三单元的课题1《分子和原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基础上,由宏观的世界转向微观的世界的开端,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它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以后学习化学方程式,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起着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初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能力目标
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物质的可分性,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实验和模拟微观粒子运动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3.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难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初学物质的构成,学生难以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因此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分析
由于本节概念比较抽象,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微观概念,对分子和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缺乏准确的内容表象,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创设情景
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及品红在水中扩散提出,引发思考
第二、辅助教学
采用多媒体课件、高科技图片展示微观世界和实列让学生把微观粒子形象化,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三、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首先利用图片把同学们带进一个物质世界。物质究竟是由什么构成,引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和兴趣,接着从分析学生熟悉的水蒸发,花丛中闻到花香,品红在水中扩散等现象提出问题,确定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观点,然后再展示出我们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苯分子图像,以及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最小的汉字图像中国,这样用事实来说话,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子和原子真实存在,物质是由微小粒子——分子或原子构成。
(二)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1.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提出问题: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为什么水能看得见而水分子看不见?那是因为分子很小是否有质量和体积?请同学看一组数据。投影:一滴水,一滴水中含有67×1022个水分,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4kg,说明了什么,得出分子的第一个性质。
资源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