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晶体》ppt5(2份打包)
- 资源简介:
共11张。课件制作讲解,讲解条理清晰。适合新课教学使用。
《认识晶体》11张ppt.ppt 613.50 KB
《认识晶体》教学设计.doc 169.00 KB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鲁科版《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第一节《认识晶体》第2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晶体的特性,晶体结构 的堆积模型,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物质的性质不仅与构成微粒间的作用力有关,还与微粒间的聚集状态密切相关。本节内容是在上一章“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的基 础上认识晶体,包括晶体具有的性质特点,以及决定这些特性的晶体的本质结构,并初步了解晶体中微粒的堆积方式和特点,以及了解晶体中的基本结构单元—晶 胞。
二、学生分析
本课时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等径圆球的密堆积。并在此基础上了解非等径圆球的密堆积。以整节课为依托是学生对晶体中微粒的排列方式、堆积特点有初步的认识。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使他们在活动中理解等径圆球的密堆积,体会晶体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金属晶体的两种密堆积方式,初步了解晶体内部微粒呈现周 期性排列,发挥他们的空间想像力,指导他们建立思维模型。
2、使学生在等径圆球密堆积的基础上认识离子晶体的不等径圆球密堆积,并由此简单了解离子晶体的不同类型和配位数的概念。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课前给学生布置动手任务:在长方形的盒子里排列小球,小球看成构成晶体的微粒,如何排列才能使装入的小球最多?有几种可能的紧密堆积方式?总结三层及以上出现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通过这个动手任务能初步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达到本节课学习的认知水平。但晶体中微粒的排列方式、堆积特点很抽象,仅通过动手操作有的学生根本想象不出来它的空间结构,必须借助于多媒体来展示每一层的排列方式及不同晶体排列的不同。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会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晶体内部微粒排列的不同,从而更好的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教师介绍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是由什么决定的?
晶体内部的微粒是如何排列的?
认识晶体内部的微粒排列的周期性可以通过实验手段—X射线衍射,也可以从理论上分析,充分发挥我们的想像力。 回答:晶体内部的微粒按一定规律周期性重复排列。
学生思考
学生聆听
复习巩固
知道认识
事物的方
法。
板书
多媒体展示
提出问题
多媒体展示指导方法
二、 晶体结构的堆积模型
先来探讨金属晶体的内部结构。
由于金属键没有方向性,每个金属原子中的电子分布基本是球对称的,所以可以把金属晶体看成是由直径相等的圆球的三维空间堆积而成的。
在长方形的盒子里排列小球,小球看成构成晶体的微粒,如何排列才能使装入的小球最多?有几种可能的紧密堆积方式?总结三层及以上出现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先将小球排成一列,然后排成一层,认真观察每个小球周围最多排几个球,有几个空隙,再扩展到两层,观察两层球形成的空隙的种类,再到第三层,看第三层球将压在什么空隙上,都有几种排列方式,并寻找重复性排列的规律。 学生阅读简单
了解晶体采取
密堆积的原因。
学生积极思考。
也可以以画图
的方式表达。
参考课本图示。
学生分组合作,
组间交流,教师
适当启发
在活动中教师的引导很重要,特别
是在排列的方法和观察内容上。通过组内和组间的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和方法。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