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芜湖市初中化学复习教学研讨会ppt(6份打包)
- 资源简介:
2011--2015年安徽省中考实验探究题(实验条件、实验方法的探究).doc 428.00 KB
2011--2015年安徽省中考实验探究题(物质变化及实验现象的探究).doc 223.00 KB
2011--2015年安徽省中考实验探究题(物质成分的探究).doc 339.50 KB
2015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双向细目表、试题情况分析表.xls 31.50 KB
思想方法题.doc 155.00 KB
突破难点 体验探究 领会思想——中考化学试题解读及备考建议(2016.5.19).ppt 1.19 MB
物质变化及实验现象的探究
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试题
14、(7分)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Fe+2O2 ==点燃==Fe3O4。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
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右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
是由 气态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800
钠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沸点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有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木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 。
〖分析〗第14题“探究可燃物燃烧过程中有无火焰”,要求考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道题符合科学探究的基本理念,对考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2012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
14.(2012•安徽)暖宝宝是一种防寒用品,如图所示.暖宝宝中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1)小明探究:暖宝宝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剪开内包装袋,倒出其中的粉末,发现呈黑色.
【提出猜想】该黑色粉末可能含有炭粉、铁粉、二氧化锰、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中的一种或几种。
【初步验证】将磁铁靠近黑色粉末,部分被吸引。
【查阅资料】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能被磁铁吸引。
【得出结论】该黑色粉末可能含有 铁和四氧化三铁 。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取黑色粉末加足量稀硫酸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无蓝色
② 取实验①的残渣灼烧,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上方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实验①可知,该黑色粉末肯定含 铁 ,肯定不含 氧化铜 。写出实验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Fe+H2SO4=FeSO4+H2↑ 。
由实验②可知,该黑色粉末肯定含 炭粉 。
(2)小明思考:暖宝宝为什么会发热?
【查阅资料】暖宝宝中的铁粉在空气中发生了缓慢氧化,进而放出热量.由此可见,人们可以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请再举一例: 燃烧燃料做饭等 。
(3)人们利用化学反应还可以 制造新物质等 。
专题:实验探究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的检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点评:本题以探究“暖宝宝中的主要成分”为载体,考查基本反应方程式书写,综合考查考生观察能力、分析处理数据能力和推理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要求学生熟悉常见物质的特征性颜色和特征性反应,平时多总结,这样利于物质推断题的解答。同时考查了金属及其氧化物的主要性质、酸的性质、缓慢氧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等内容,而且对学生已有的知识也是一个升华,目的是要培养他们科学的物质观、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而且部分问题较为开放,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思维空间。
2014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
15.(7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酚酞试液滴人某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作如下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酚酞与O2发生了反应;
乙同学: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
丙同学:可能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你认为可能还与 仪器不干净,含有酸性物质(合理均可:实际用量、温度)_有关(写一条即可)。
【设计实验】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 除去溶液中的氧气 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消失[ 甲同学猜想__不正确__(填“正确”或不正确”)K]
2.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人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 隔绝空气
(2)乙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于是认定自己的猜想正确 。请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 =Na2CO3+H2O 。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_若制取的实验条件、实验方法的探究
2012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
15.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 2KCl+3O2↑
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Mn02、CuO外,Fe203也可以作KCl03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 分解温度(℃)
① KCl03 580
② KCl03、Mn02(质量比1:1) 350
③ O(质量比l:1) 370
④ KCl03、Fe203(质量比1:1) 39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由实验 ① 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Mn02 .
【反思】
(1)若要证明Fe20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 化学性质 不变;
(2)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将氯酸钾与不同颗粒大小的同种催化剂等比充分混合,加热测定分解温度 ;
(3)同种催化剂,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你再探究 (探究一种因素即可)
(本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提出假设】催化剂与反应物的质量比不同,催化效果不同.
【设计方案】①取同颗粒大小的同一催化剂与氯酸钾以不同质量比充分混合;②分别加热,测定分解温度
【得出结论】如果分解温度不同,说明假设成立;反之则不成立.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
点评:本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影响催化效果的除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颗粒大小,还与催化剂与反应物的质量比有关.
试题以能力立意,主要考查学生类比联想、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从试题中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初步运用科学研究实验中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以及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能力。要求学生为解决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再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归纳出最后的结论,从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尤其是加分项目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大了试题的区分度。
此类题型要充分利用题目给出的信息,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在进行实验对比时,要注意对照实验的可比性。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