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从实验学化学》检测试卷(7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6-2017学年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1.1.1.doc
1.1.2.doc
1.2.1.doc
1.2.2.doc
1.2.3.doc
第一章 章末专题复习.doc
第一章测试卷.doc
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化学实验安全 过滤和蒸发
1.化学实验安全
(1)遵守实验室规则
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①认识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②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实验事故处理方法
火灾——酒精小面积着火时,先移开可燃物, 再用湿布或沙子盖灭;电器着火, 应迅速切断电源,再使用灭火器灭火烫伤——先用冷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烫伤膏浓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 3%~5%的NaHCO3溶液洒到桌子上,应先用Na2CO3溶液冲洗, 再用水冲洗浓碱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 3%~5%的硼酸洒到桌子上,先用稀醋酸冲洗,再用水 冲洗试剂溅入眼——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 眼睛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①药品的取用
药品的取用 固体 ――→粉末或颗粒 用药匙取用――→块状或片状 用镊子取用
液体 ――→少量 用胶头滴管取用――→较多量 可直接倾倒――→一般量 用量筒量取
②物质的加热
加热――→液体 可用试管、蒸发皿、烧瓶、烧杯等仪器――→固体 可用试管、坩埚、燃烧匙等仪器
③气体的收集
收集方法 排水集气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装置
适用的气体 H2、O2、CH4 Cl2、HCl、CO2 H2、NH3、CH4
(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①实验用剩的试剂一般不放回原试剂瓶,以防污染试剂。
②实验后的废气:不能直接排入空气,要进行回收处理。
废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要倒入指定的废液缸。
废渣:不能随意丢弃,要进行分类处理。
2.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过滤: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写出下图仪器的名称。
(2)蒸发:将可溶性固体溶质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第2课时 蒸馏和萃取
1.蒸馏
(1)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2)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①写出A、B所代表仪器的名称:
A:圆底烧瓶 B:冷凝管。
②冷却水的流向为:下口进水,上口出水。
③实验操作
在100 mL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按上图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蒸馏水。
(3)自来水和蒸馏水的区别(Cl-的检验)
2.萃取和分液
(1)萃取
萃取依据: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里溶解度 不同。过程:物质从溶解度小的溶剂进入溶解度大 的溶剂。仪器:分液漏斗。
↓
分液: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2)操作(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装液
方法:用量筒量取10 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然后注入4 mL CCl4,盖好玻璃塞。
现象:液体分层,有色层在下层。
↓
振荡 方法: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混合。
↓
静置 方法: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现象:液体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
分液 方法: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温馨提示:①在萃取过程中,不能用乙醇(酒精)作萃取剂,因为乙醇与水互溶。
②萃取后的操作一般是分液,但分液不一定要有萃取。
③分液和萃取的区别与联系
分液既是萃取操作中的一个步骤,也是一个独立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经常利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分离提纯物质,如分离水和CCl4的混合物时可用分液的方法。
(时间20分钟,满分30分)
知识点一
蒸馏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1课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
2.摩尔质量
3.填写下面的表格,从这些数据中得出有用的结论。
粒子符号 相对分子质量 每个粒子的质量(g/个) 1 mol物质含有的粒子数(个) 1 mol物质的质量(g)
C 12 1.993×10-23 6.02×1023 12
Fe 56 9.302×10-23 6.02×1023 56
H2SO4 98 16.28×10-23 6.02×1023 98
H2O 18 2.990×10-23 6.02×1023 18
Na+ 23 3.821×10-23 6.02×1023 23
OH- 17 2.824×10-23 6.02×1023 17
结论:
(1)1 mol任何原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1 mol任何分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这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3)1 mol任何离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这种离子的式量。
(时间20分钟,满分30分)
知识点一 有关物质的量等概念的理解
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B.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物理量
C.0.012 kg 12C中所含碳原子数约为6.02×1023
D.物质的量可用于表示宏观物质的多少
答案:D
解析:B项,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D项,物质的量不适用于宏观物质。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任何物质中都含有NA个分子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C.摩尔是一个基本物理量
D.摩尔是表示物质数量的单位
答案:B
解析:A项,要看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原子还是离子。B项,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C项,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之一。
3.下列有关物质的量和摩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B.物质的量可用n表示,1 mol粒子的数目约为6.02×1023
C.摩尔的计量对象可以是分子、离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和原子团
D.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要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种类,而不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
答案:D
解析:A项,摩尔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B项,1 mol任何粒子的数目都约为6.02×1023。C项,摩尔的计量对象是微观粒子。D项,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通常用化学式表示粒子种类,若用中文名称表示粒子种类时,不要引起歧义即可。
4.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的是( )
A.0.3 mol O2和0.3 mol H2O
B.6.02×1023个CO2与0.1 mol KMnO4
C.0.1 mol CuSO4·5H2O和0.1 mol C6H12O6
D.0.1 mol H2SO4和0.4NA个H2O
答案:D
解析:A项,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3 mol×2)∶(0.3 mol×1)=2∶1。B项,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mol∶(0.1 mol×4)=5∶1。C项,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 mol×9)∶(0.1 mol×6)=3∶2。D项,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1 mol×4)∶(0.4 mol×1)=1∶1。
知识点二 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
5.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12 g 12C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C.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的量是1 mol
D.1 mol NH3所含的原子数约是2.408×1024
答案:A
6.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B.0.5 mol 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
C.1 mol 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A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