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更是娼妓

作者:罗美华  时间:2007/8/10 8:34:2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没有文字上的更接近,没有环境上的亲历亲为,没有遭遇上的共鸣,不信因果轮回,不信鬼神,要写红楼,写下的红楼,最多也只是今人心态下的红楼。真担心会续写的不伦不类,真担心会真的成为狗尾续貂。
  残缺的《红楼梦》,无论怎么残缺,人们都对它推崇备至,丝毫不会降低它在文学上的不朽价值。无论有人怎样续写,都还原不了原著的本来轮毂和读不出读不透曹雪芹的本来心声。高鹗的续写红楼,由于各方面比较接近,还能得到认可,但也被认为偏离原著太远;今人的续写红楼,更多的只不过是一种低级的模仿与附庸,不会是一种心灵提升的创作,不会是灵魂的升华,也不会是两种遭遇的碰撞。其最终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把续写红楼这样一桩小小的事,在2006年这个狗年岁尾,能够造成如此之声势浩大,从而变成一桩大大的事,不可不称之为妙哉妙哉!我只见街头的混混,每做一事,必大张旗鼓,而无真才实学。但愿名满天下的刘心武先生,不至于晚节不保,一失足而成前古恨。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作家,转而在红楼中求生存,混日子,不知道是刘心武的悲哀,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二、挡在中国当代文学门前的坎
  1、金庸与琼瑶——神功无敌与深情无敌——金钱无敌
  如果到今天我还说金庸与琼瑶写了些大家看着有害的东西,或者说他们根本没写些什么有意思的东西,恐怕天下人都不承认了。但这句话要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说出,附和者还是会有很多的,甚至还有可能是主流,从而将金庸与琼瑶,封杀于境外。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个时候,金庸与琼瑶,都还没有得到内陆社会的认可,甚至还是排斥的。时过境迁,十年二十年后,金庸凭借着他的神功无敌,惯用的伎俩如:山谷奇遇或者密室奇遇,得到上等神功秘诀。纠缠不清的情人间的误解(黄蓉与郭靖因为江南五侠之死的误解,赵敏与张无忌因为殷离之死,谢逊失踪的误解),还有令人无限遐想的各种风流错事(以天龙八部最典型),也穿插些复杂的爱国热情,依赖这些,金庸从东域踱来,所向无敌,不但在中原武林有了一席之位,而且还称霸武林,成为武林至尊。
  中国内陆向来是排外的。从最初的排斥金庸到最终的极力推崇金庸,经历了漫长的二十多年,要说金庸写的故事不好看,那是假的,要说金庸的文字功夫不深,其所写不博大精深,那也是假的。今天的金庸,其地位,不但成为了武侠小说里的至尊,他的地位,早已超越任何一个当代作家。以其表现来看,金庸居然也憨憨然的接受了这种至尊之位。位居极品思寒意,金庸,难道就不曾感觉到过汗颜?
  金庸最通常用的一招,改变人命运招数里的一招,就是,天上掉下来一本奇书,或者天上掉下来一个好师父(活的死的都行)。于是乎,有了这书,有了这师父,一下子就可以脱胎换骨。再过一会儿,天上掉下来一个或者几个绝美的美人儿来。这完全符合中国人梦的寄托,国人的梦里,永远都有一个求神拜佛的思想,永远都有一个冀望奇迹发生的思想,甚至永远都有一个一夜之间成仙成佛的思想。中国人是勤劳的,但当勤劳不能改变自己现状时,他们就又冀望于梦,冀望于天上掉什么下来,只要弯腰捡之即可。金庸的小说,满足了人们的这种梦。试问,金庸的小说,与古时的那种小说,到最后是由神仙来改变命运的小说,有什么区别吗?
  这种小说,实际上是把人们逃脱于现实之外,把人们逃脱于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当家作主思想当中。早在1920年那个时候,我国就开始了大力提倡人们当家作主的思想,全国解放后,这一思想更是写入了宪法,几十年过去了,自我生存,当家作主,朴实人生,命运自我把握,自力更生,却渐渐距离我们遥远了。人们的思想,寄托在一夜之间脱胎换骨的神仙梦里。是不是现实距离我们越来越远,虚幻的梦距离我们越来越近?
  我们的小说,是要让人们在醉生梦死的梦里,还是在自我命运的把握里?在台面上讲起来,恐怕谁都会赞同后者。但在现实中流行起来,却是前者占了上风。
  我说金庸小说是当代中国文学门前的一道坎,不是说金庸的小说如何高深,不能跨越,而是说他小说里流露的思想,冀望于一夜暴变的思想,才真正是我们当代文学门前的一道坎。这样的坎,称之为幻想型症结,寄托于虚幻,恐怕也不无不可,我们居然让它成为国人心目中之至尊,其中种种虚幻之流毒,是不是已很深?
  由武侠小说热而开端,泛滥成灾的仙侠小说,奇幻小说,穿越小说,莫不是此种思想之蔓延。东一法宝,西一美人;南朝称帝,北朝成王。种种奇遇,种种艳遇,不劳而获,不做而有,封建糟粕,享乐至上。真是好一场梦也。一切荒诞,一切离奇,一切混乱,只要想得出,就能写得出。悲乎,其始作俑者,是不是金庸?
  
  琼瑶到今天的地位,在言情小说界,称之为至尊,亦不为过的。然而,试问在琼瑶的小说里,写过一个伟大的男性或者女性吗?没有。写过一桩或者两桩伟大的事件吗?也没有。她的小说不需要伟大,只要有缠缠绵绵错综复杂的感情,只需要有奶声奶气肉麻的表白,就足以横行天下。我甚至在想,琼瑶的小说,是不是先在大陆火爆,然后再迂回台湾也火爆的?因为那个时候,大陆的市场需要她的小说,也许比台湾更需要。
  开始接受她的小说,那是一个特殊时期,内陆经历了长久的文化大革命,什么都是一片空白,尤其在感情这一块,人们是多么需要一些元素来充实,却又是多么缺乏,在那场革命中,除了伟大的革命口号,几乎没有其它东西了。当我们开始解放思想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怎么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琼瑶告诉了我们怎么做。她的小说,开始占领内陆市场。我们的革命口号,改换成了琼瑶阿姨笔下的爱情宣言。
  接受琼瑶,其实是因为我们的神经过于脆弱。也因为我们天生爱幻想。经不起推敲的故事情节,无端的嚎叫,居然能够多次席卷大陆荧屏,堪称一大奇迹了。奶声奶气,肉麻,甚至伴随着歇斯底里嚎叫的琼瑶的影视剧,似乎更适合于国人的味口,也许,那里多多少少,还残留些随意,残留些单纯,残留些神话了的爱情。我们自己的爱情,被各种欲望粉碎,我们还期待一个神话,那就是期望出现像琼瑶阿姨小说里的那种至爱。可是,读到最后,却蓦然发现,琼瑶阿姨,只不过在与我们玩一场过家家的把戏,转来转去的故事,本来很简单,却因为几个人说错话,做错事,绕地球都要绕好几圈了,才最终总算理清楚了些。脆弱的琼瑶阿姨,毫不留情的,把我们的一代又一代继续脆弱下去。在事情发生时,不理性理智的处理,而是歇斯底里的嚎叫一通,再继续错上加错上去,为了这错,琼瑶阿姨还要弄下我们的眼泪来。
  到最终,我们发现,无论是看完她的书,还是看完她的影视剧,毫无收获,思想里,愈加混乱。
  我们看厌了琼瑶的影视剧,转而看韩剧,看得如痴如醉。蓦然发觉,琼瑶剧不敌韩剧。为何不敌?其实就一句话:韩剧里,蕴藏了些平淡平和的哲理,蕴藏了些礼仪。这才是我们更缺乏的。我们骨子里想有那样的哲理和礼仪。我们知道,韩国的哲理和礼仪,很多恐怕还是由中国在几千年前传过去的,韩国在坚持着那些东西,我们却丧失了。我们没有勇气在自己身上追回,就在电视里看看,偶尔感受感受。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爱看韩剧。
  为什么我说琼瑶也成了中国当代文学门前的一道坎?我认为可把琼瑶的小说,影视剧,很大程度上归类为非理性的,缺乏哲理,也缺乏礼仪,而且嘴巴快于大脑。这类小说,于小楼独享东风,原本也无防,但当它跑到小楼顶去享东风,供给众人瞻仰时,多少都有点危机的。社会越发展,该当越理性,何独我们遵从认可的东西,反而是越不理性?

文章评论

共有 4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网友 于03-21 21:29发表评论: 第4楼
  • 好帖,好文章,如此气势,其鲁迅如何?
  • 网友 于01-24 17:04发表评论: 第3楼
  • 观点鲜明,时代责任感强,能在逆流中搏斗.支持
  • 网友 于01-24 17:04发表评论: 第2楼
  • 观点鲜明,时代责任感强,能在逆流中搏斗.支持
  • 文学爱好者 于08-12 15:35发表评论: 第1楼
  • 有胆有识,坚决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