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恒一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高三第一学期开门联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8/26 8:42:2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950字。

  2025-2026学年高三第一学期开门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既然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就发生一个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问题。而为要了解他们,熟悉他们,为要在党政机关,在农村,在工厂,在八路军新四军里面,了解各种人,熟悉各种人,了解各种事情,熟悉各种事情,就需要做很多的工作。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需要做自己的文艺工作,但是这个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却是第一位的工作。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对于这些,以前是一种什么情形呢?我说以前是不熟,不懂,英雄无用武之地。什么是不熟?人不熟。文艺工作者同自己的描写对象和作品接受者不熟,或者简直生疏得很。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不熟悉工人,不熟悉农民,不熟悉士兵,也不熟悉他们的干部。什么是不懂?语言不懂,就是说,对于人民群众的丰富的生动的语言,缺乏充分的知识。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许多同志爱说“大众化”,但是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英雄无用武之地,就是说,你的一套大道理,群众不赏识。在群众面前把你的资格摆得越老,越像个“英雄”;越要出卖这一套,群众就越不买你的账。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
  (摘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42年5月23 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闭幕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上,他针对延安文艺界的现状和争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明确地指出了当时的革命文艺“为了谁”“怎么为”等问题。此次讲话,与5月2日的讲话合称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指导推动了彼时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蓬勃发展,也为我们今天的文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
  时隔80多年,为什么一篇文艺战线上的经典著作还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时间追溯到1941年,党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1942年春,文艺界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弊端:有的不熟悉工人。不熟悉农民,不熟悉士兵,不熟悉自己作品中刻画的对象,创作时还习惯以小资产阶级的视角来描写工农兵的生活;有的高高在上,不了解广大基层群众的想法,不懂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还在用自己的主观来描摹现实的客观,导致人物僵化、故事呆板;有的不从轰轰烈烈的革命社会实践中找寻灵感,一味钻到书籍中寻词摘句……凡此种种,都加深了文艺创作者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隔阂。
  为此,毛泽东同志对延安文艺界的情况作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在广泛听取了当时延安文
  艺界各代表人物的意见建议后,他对延安文艺界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述,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以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找准了问题和痛点,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一时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适应时代需要,贴近百姓实际生活,创作为人民大众所热烈欢迎的优秀作品,成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识。正是在坚持正确文艺创作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党领导下的延安文艺事业才真正走出了自导自演、自娱自乐、孤芳自赏的小天地,广大文艺创作者们创作出了一大批如《白毛女》《兄妹开荒》等脍炙人口、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时代在变,有些初心和使命始终不变。“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①《山海情》《觉醒年代》《大江大河》《人世间》等一大批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屡屡收到好评……事实证明,“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当然,喜闻乐见绝不是一味地迎合市场和受众,甚至是无厘头、无原则、无底线,创作出一些粗制滥造、毫无内涵的文艺作品来。当前,我国文艺创作方面还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比如有的创作者盲目跟风,在一些选题上一拥而上,作品的内容和语境同质化倾向严重;有的哗众取宠、牵强附会,用畸形的审美倾向、错误的价值观误导大众;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严重错位,缺乏出精品的意识,在唯流量论中迷失自我……这些行为显然不是热爱人民、扎根人民的表现,也注定难以创作出具有深沉力量和隽永魅力的文艺作品。
  (摘编自张禾年《我们应从哪里寻找文艺创作的灵感?》)
  材料三:
  近来有一种被网民贴上“霸总”标签的微短剧,它们以企业家群体作为故事主角,剧中代表成功、权力、财富的“霸道总裁”角色设定以及“爱上我”的浪漫剧情设定,娱乐性强,情绪价值民一边吐槽一边继续追剧。但是,由于市场的追捧和同质化内容的竞争,为追逐流量,一些制作机构争相编排严重脱离生活实际和现实逻辑的情节,正将此类微短剧推向过度娱乐化的泥潭。为避免低俗和恶趣味内容冲击微短剧向善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要加强对“霸总”微短剧的管理,防止存在刻意通过拜金、炫富、炫权、享乐等制造爽点,以及宣扬不劳而获、一步登天、一夜暴富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的微短剧上线播出。
  (摘编自2024年11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的《管理提示(“霸总”微短剧)》,有删改)
  【注】①出自习近平2021年12月 14日《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然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那么了解他们熟悉他们是文艺工作者第一位的工作。
  B.许多文艺工作者常常会生造出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词句,是因为他们脱离群众、生活空虚。
  C.“英雄无用武之地”道出了战争年代的文艺工作者虽有理论水平却无法真正发挥作用的无奈。
  D.文艺创作者要让群众了解自己,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受长期的甚至痛苦的磨
  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讲话之前,已对文艺界以客观来描摹主观的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研。
  B.在市场经济大潮和全球文化激荡中,文艺工作者只有坚守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才不会迷失方向。
  C.材料二采取驳论的论证方式,批判了80多年前以及当代文艺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D.材料一、材料二都强调文艺作品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认为群众的接受度是检验文艺作品价值的唯一标准。
  3.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文艺创作应“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山药蛋派作家以农村生活、农民情感世界为依据,创作出一系列反映农村社会变革的作品,如《小二黑结婚》。
  B.网络仙侠小说《诛仙》,以天马行空的想象、雄健恢宏的叙事,获得众多拥趸,出版后飙升至港台畅销书冠军榜。
  C.鲁迅熟悉辛亥革命前后底层民众的处境和心理状态,塑造了祥林嫂、闰土、阿Q、孔乙己等一批经典人物形象。
  D.歌剧《沂蒙山》讲述普通村民成长为革命者的历程,呈现了山东军民的抗战场景以及百姓丰富的生活场景。
  4.材料一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战斗性和群众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5.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微短剧创作者在讲好中国当代企业家故事时,应该如何克服“霸总”微短剧中的不良倾向。(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文本一:
  徒步走到终点 (节选)
  西元
  营长树生从橱子里找出背包,认真地装了几样东西。他拿起那只布面文件盒,端详了一会儿,小心地把文件盒一同装进背包里。政委说:“派辆车吧!”树生嘴角动了一下,没说什么,只是摆摆手走出了办公室。树生要到两百多公里外的一个地方看看海崽。他徒步走着,不少路过的卡车司机向他招手,他都拒绝上车。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