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1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初三记叙文复习:
复习要点:
1、分析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和线索。归纳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文章的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2、阅读散文,还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言。
3、阅读小说,还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能有自己的心得,并提出简单的看法。
复习指导:
(一)关于记叙文:
1、要素、人称、顺序和线索:
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在小说中,“我”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虚构出的某一人物。
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线索主要有: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以某一事物为线索;以某种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时间推移、空间变换为线索等。
2、归纳中心:
一般说,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分析事情的意义来归纳中心;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主要通过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来归纳。
可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可抓住文章开头、结尾中提示中心的点题句、关键句,(大多是议论、抒情句),用恰当的话整合;可把文章各部分大意连贯起来,进行概括,并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3、详略与中心的关系:
详写者能突出中心;略写者能突出详写的材料,并保证叙事的完整性。
4、表达方式的作用:
叙述:使读者对事件有完整、清晰的了解。
描写:塑造鲜明生动的形象,使读者获得具体深刻的印象。
说明:进行必要的解说。
议论: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
抒情:抒发作者对事物的感情,增强感染力。
5、语言特点:
从词语的表现力、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6、过渡、照应:
(二)散文:
1. 散文较记叙文个人抒情色彩更浓,表达的是作者对生活的一种感悟。
2. 结构上往往有一条明显的线索。
3. 揭示中心的方式常常是:作者抓住自己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某一事物,挖掘它所包含的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并展开丰富的联想,借以揭示中心。
4. 语言优美、精辟且富于文学色彩。
(三)小说:
1. 人物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
2. 故事情节:把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在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形象。
3.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大多提供人物活动的场景,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社会环境描写大多是为了提供故事情节展开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时代背景。
(一)走是灯笼
总也忘不了小时候的那次经历。
离开姑妈家的时候还是响晴毒日的,走了不到一半路突然下起雨来。开始还不觉什么,等雨大了才知道情况的严重。
路边全是庄稼地,没有人家,连一棵树都没有,避雨,是妄想。脚下的土路变成了泥路,每向前迈一步都得做出一个奋力拔腿的姿势。虽然是夏天,雨水浇在身上还是凉凉的,接着就是从心里往外冷。天变暗了,路上没有行人——也许有行人看不见,脸上流着的雨水和眼前的雨幕使我只能看清脚下的一小片地方。还有六七华里的路程。当时的我还只是个身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