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全科试题(8科13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河北省正定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河北省正定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政治试题.doc
河北省正定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英语试题.doc
河北省正定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理科地理试题.doc
河北省正定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理科化学试题.doc
河北省正定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生物试题.doc
河北省正定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物理试题.doc
河北省正定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理科政治试题.doc
河北省正定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doc
河北省正定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地理试题.doc
河北省正定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化学试题.doc
河北省正定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生物试题.doc
河北省正定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物理试题.doc
河北省正定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答案不全
正定中学2009-2010学年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30分)
一、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弹劾/弹丸之地 哽咽/狼吞虎咽 责难/多难兴邦
B.鲜活/寡廉鲜耻 泊位/淡泊明志 叶韵/一叶知秋
C.扺掌/胼手胝足 长进/身无长物 解救/浑身解数
D.参差/扪参历井 披靡/风靡一时 翌日/自由游弋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上海世博园安徽馆,选取明清徽派建筑的精典元素作为外墙装饰,粉墙上山水意境之美令众多游客驻足流连。
B.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绿茶,冲泡时叶条在杯中松展,游移沉浮;品茗者观其动态,尽享茶趣,啜饮一口,齿浃留香。
C.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统一布署,各部门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展开救援工作。
D.素有“自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誉的景德镇瓷器,备受消费者青睐。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午还是阳光灿烂,但到下午5时左右,老天突然变脸,市区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据气象部门监测,这次特强沙尘暴瞬间风力达11级,地面能见度0米。
B.记者来到卧龙镇人民政府南侧的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大熊猫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山下,周围流水淙淙,绿树成荫。
C.世博园开园以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参观的人流一直络绎不绝,截止5月9日17时30分,累计检票人员入园已达19.59万人次。
D.昨天上午,一位老人突然晕倒在购物中心,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商场保安,在场群众的救护下,老人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体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B.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动人心弦,幻若梦境。
C.再完美的机制出得靠人去操作,一旦机会主义,暴利主义成为心底横行之猛兽,即便要付出天大的代价,破坏制度与规则者也会前赴后继。
D.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后期词作常含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感,《醉花阴》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B. 曹禺,原名万家宝,现当代剧作家,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1935年写成剧本《日出》,这两部作品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C.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初期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
D.海明威是美国“颓废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传统,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永不服输的“硬汉”形象。
6.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往往取酒还独倾(独倾:独自饮酒) 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B.弦弦掩抑声声思(思:思念,想念) 隳名城(隳:毁坏)
C.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 乃幽武置大窖中(幽:禁闭)
D.徒以口舌为劳(口舌:言语) 再迁为太史令(再迁:两次迁升)
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