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0-2011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全科试题(9科10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Ⅰ(英语).doc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Ⅰ(地理).doc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Ⅰ(化学).doc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Ⅰ(历史).doc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Ⅰ(生物).doc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Ⅰ(数学理).doc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Ⅰ(数学文).doc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Ⅰ(物理).doc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Ⅰ(语文).doc
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Ⅰ(政治).doc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Ⅰ
语文试题
命题人: 贺全忠 审核:教科室 2010年10月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文言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26分)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沛公军霸上 军:驻扎
B.沛公欲王关中 王:称王
C.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D.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存活,生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长于臣
B.良乃入,具告沛公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使子婴为相 为击破沛公军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项羽和刘邦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里,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
B.刘邦本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我们又可见到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羽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的尊敬。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7分)
(1)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4分)
(2)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6分)
(3)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分)
(4)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6题。(9分)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荐于平原君曰:“……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颂,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