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11
- 资源简介:
约3320个字。
衡水市第九中学教学设计
课题《在山的那边》
_七_年级_语文_学科主备教师李妹然备课教师_________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2. 能力目标:
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本诗主旨;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怀。
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2)“山”、“海”的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
诗歌的主旨的明确。
教学方法 1. 教学方法设计:
朗诵;自主、合作、探究
2. 学法:
(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合作探究,把握诗歌主旨,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哲理。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内容设计 个人备课补充
课堂导入
第一课时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一、诗歌介绍、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介绍
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教师范读课文:
提示:关于诗歌朗读
2、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把握内容及感情。
(1)诗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2)作者通过对“山”“海”两个意象的描写,向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写作意图呢?
(3)本文主旨是什么?
探究学习:
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唯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解说:以上探究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说,不强求标准的答案,意思正确即可,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