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56
- 资源简介:
约5000个字。
《散步》教学设计
山东赵洪军
教材解读
《散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通过对老中少三代人的分歧,最终有一种完美的处理,来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散步》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所选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本文是一篇文字浅显,情感温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对亲情的赞美,是一篇从平凡小事中写亲情的典范作品,题材极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
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准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的主要内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本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缺乏生活体验,又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观,因此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朗读教学,指导学生作比较阅读,体会文章的遣词造句,从而理解文章主旨。抓住文中关键性语句引导研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赏析语言,对重、难点进行突破;
2.联系生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2.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
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章的亲情美。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突破方法:
反复朗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难点:
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章的亲情美。
突破方法:
朗读品析、研讨点拨、多媒体课件辅助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运用情景导入、朗读品析、研讨点拨、多媒体课件辅助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学法:
反复、对比朗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
1.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2.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
1. 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2. 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探究新课堂
散步
共1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赏析语言,对重、难点进行突破;
2.联系生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2.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师:(一)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
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围坐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既使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美好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