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疑中发现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3/20 19:37:5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810字)
在质疑中发现
浙江绍兴鲁迅中学 彭玉华  312000
 [案例描述]:
学习《鸿门宴》最后两段交待“宴后余事”时,原文有一句话:“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然后是沛公和张良、樊哙商量怎样逃脱事宜。这时有学生提出问题:“陈平为什么不把这件事报告项羽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立马活跃起来:学生甲说:陈平也看出项羽不成大事,早就想弃暗投明,他没把刘邦开溜的事及时报告项羽,是卖一个人情给刘邦为自己的日后打算,说明陈平是一个有眼光的人。后来他果然投靠了刘邦,官居丞相,危极人臣。”大多数同学都颔首赞许。原以为问题结束了,可学生乙站起来说:“这个说法我不同意,试想以范增的睿智,不难识破陈平的花招,再加上项羽的粗暴和变化无常,陈平就是有天大的胆量也不敢放走刘邦,至少应该及时汇报。我认为是司马迁的撰述失实。”教室里又一次开锅了,大家你争我辩,各执一词。而且同学们提出了更多的质疑:项伯真的那么不识大体吗?樊哙真的拥有那么好的口才吗?刘邦如厕的借口范增会没察觉吗?20里的路最起码也要一小时,这么长时间项羽、范增还在那呆等吗?……
实话实说,上课之初我并没有想让学生讨论这些问题,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个局面。但我知道这及时的事件是极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应该放弃原来的教学设计,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好在备课时我也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我用手势止住了大家,说;“刚才两位同学很好,学则须疑,学习贵在质疑;其实这些问题有很多学者也注意到了,我们一起先看看别人的说法,再来讨论。”我用word文档投出了相关资料。
资料一:《鸿门宴》中记事存在的问题。古今一些学者如董份、钱锤书、韩兆琦等,都曾指出过,其中钱先生是我们熟知的大家。钱钟书认为《鸿门宴》有“瑕疵”,司马迁在修史时出现“漏笔”。钱先生的沦述见于《管锥编·史记会注考证》第五则,他—首先援引董份对《鸿门宴》记事之失所作的一大段分析:“董份曰:必有禁卫之士,诃讥出入,沛公恐不能辄白逃酒。且疾出二十里,亦已移时,沛公、良、哙三人俱出良久,何为竟不一问?……矧范增欲击沛公,惟恐失之,岂容在外良久,而不亟召之耶?此皆可疑者,史固难尽信哉!”董份很客观地指出了三点“可疑者”,钱先生对此予以肯定:“按董氏献疑送难,人情合理。”并进一步补充说:“《本纪》言:‘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则项羽固未尝‘竟不一问’。然平如‘赵老送灯台,一去更不来’,一似未复命者,亦漏笔也。”④这一分析也同样“入情合理”。
资料二:对《鸿门宴》“白璧微瑕”说法的辨析。《项羽本记》是《史记》中思想性和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