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全科试题(9科9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全套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doc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doc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doc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doc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doc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doc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doc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听力.mp3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doc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doc
2018年下学期醴陵一中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时量:12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
班级: 姓名: 考号:
第Ⅰ卷 阅读与积累题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公天下与家天下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传统社会中,帝王与儒士间事实上是处在一种颇为复杂的关系状态中。一方面,帝王处于社会权力金字塔的顶端,而儒士则构成了各级官吏或后备官吏,因而二者不仅属身于同一个系统,而且儒士在这个系统中归根结底必须听命于帝王。另一方面,两者的关系又不尽于此,因为儒士还有另外一种身份,这就是“道”或者说社会发展趋势与道德正义的化身。在这个意义上,儒士集团又是超越于作为现实权力之总代表的帝王的,并且事实上构成了对帝王权力的某种程度的制约关系。这就是所谓“道”与“势”的关系。
儒家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秉持了“从道不从君”(荀子语)的基本原则,从先秦以至传统社会晚期,儒家一以贯之地表现出了从道的要求出发对君主加以规劝、批评与约束的态度,堪称不遗余力地力图保持“道尊于势”的基本立场。孔子不仅主张“士志于道”“君子谋道不谋食”,而且明确要求“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不仅在与君主的交接中坚持以“王者师”自居,而且强调指出,君臣关系的关键是君主能否以身体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即使身处于专制制度不断加强的宋明时期,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家也依然通过侍讲、上书等方式来力图“格君心之非”(孟子语)。
正因为此,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帝王与儒士群体之间又事实上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紧张关系。早在孔孟荀时代,道与势、德与位之间的张力就已得到明确表现。此后,随着传统社会制度的确立与巩固、随着君主权力所代表的“势”的力量的不断增强,儒士集团在体制内对现实政治的制约与影响作用在总体上呈递减趋势。明太祖对待《孟子》的态度就是一个典型事例。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时说:“非臣子所宜言。”因而,不仅亲自动手删节,而且免除了孟子配享祭祀的礼遇。
帝王与儒士集团之间处于紧张关系状态的根源是两者的社会理想不同,即“公天下”和“家天下”的不同。在《礼记》的《礼运》篇中,作者借孔子之口描绘了一个即使夜不闭户也安然无事的“大同之世”。大同之世的基本特点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天下”代表了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儒家把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道德性视为人的本质,十分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力图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功夫,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境,其根本目标就是希望成就一个人人皆为君子圣贤的道德理想国——大同之世。
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传统社会帝王家族的根本追求则是“天下为家”,即以维护一家一姓对天下权力、财富乃至民众的独占,维护一家一姓“永久”的世袭为根本目标。这就不能不与儒士集团的理想追求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而由于儒士集团虽以“道”的化身自任但却无位、无势,在实际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根本不是有位、有势的帝王家族及其所代表的权势集团的对手,其“以道抗势”的行为除了在有限的范围内与程度上纾缓家族专制的暴虐之外,根本不可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儒者所自我期许的影响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帝王与儒士虽属身于同一个社会权利系统,但两者之间保持着一种颇为复杂的关系,即“道”与“势”的关系。
B.儒家是“道”的化身,既听命于帝王,又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帝王的权力,两者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紧张关系。
C. 儒家力图保持“道尊于势”的基本立场,他们常以“王者师”自居,一以贯之地表现出对君主的规劝、批评与约束的态度。
D.明太祖亲自对《孟子》一书做了删节, 而且免除了孟子配享祭祀的礼遇,说明儒士集团对现实政治的制约与影响在逐渐减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作为社会权力金字塔的末端,儒家追求“公天下”,而帝王追求“家天下”,两者的社会影响不尽相同。
B. 儒家以“公天下”来表达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试图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功夫来实现这一理想。
C. 帝王家族追求的维护自家利益的“天下为家”的目标不可避免地会与儒士集团“天下为公”的理想发生冲突。
D.《礼记》中描绘的夜不闭户的良好的社会治安状况体现了儒家希望成就一个人人皆成为君子圣贤的道德理想国的目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北宋张载著名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是儒家“天下为公”的理想的传承。
B.道与势、德与位之间的矛盾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儒家的道德在帝王“位势”的夹缝中,绵延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再忆萧珊 巴金
①昨夜梦见萧珊,她拉住我的手,说:“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我安慰她:“我不要紧。”她哭起来。我心里难过,就醒了。
②病房里有淡淡的灯光。每夜临睡前,陪伴我的儿子或者女婿总是把一盏开着的台灯放在我的床脚。夜并不静,附近通宵施工,似乎在搅拌混凝土。此外我还听见知了的叫声。在数九的冬天哪里来的蝉叫?原来是我的耳鸣。
③这一夜是我儿子值班,他静静地睡在靠墙放的帆布床上。过了好一阵子他翻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