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全科试卷(9科9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doc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doc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doc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doc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doc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doc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doc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doc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doc
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共22题,共9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 现代文阅读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国度。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明朝的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国古代各类手工匠人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过不少重要的发明和创新,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例如,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朱熹对《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其实,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要求标注:“Made in Germany”,相当于劣等产品的标签。这种标注产地的做法给德国人以很大刺激。他们立志要摘掉劣等产品的帽子,经过上百年努力,才后ade in Germany”成为精品的标记。曾几何时,“东洋货”也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现在日本产品却大都是世界精品。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比起标注“Made in Germany”,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国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据《吕氏春秋》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秦律》中也有许多具体的惩罚规定。秦代制器,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以便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如果不刻写名字,就要被罚款。
秦朝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以少府为例,工师为手工业作坊的负责人,集技术与管理于一身,还传授技艺,监督工匠操作、产品质量检验等。检查产品质量,要求“必功致为上。”(《吕氏春秋??孟冬纪》)。做得好的,也有具体的奖励办法。由于有这样的制度,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艺术品。
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以瓷器工匠为例,官窑(如龙泉窑)生产的好产品呈给皇家,出现次品就要砸掉。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都坚守一个传统: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作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如玉器、青铜器、瓷器、丝绸等,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
今年以来,工匠精神之所以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是因为它切中时弊、符合时需。在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或者说找回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使“Made in China”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
(摘自《光明日报》《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国度。
B. 工匠虽然在我国古代的社会地位不高,却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
C. 中国古代能够涌现出一批批艺术精品,只因为古代的工匠们都是以打造精品为追求。
D. “工匠精神”切中时弊、符合时需,所以现在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工匠制作玉器时的那种“如琢如磨”,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体现。
B. 在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之前,中国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这种制度为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C. 秦朝建立的质量管理制度,不光有惩罚规定,还有具体的奖励办法。
D. 秦朝能够制造出一大批精湛的艺术品,与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管理制度密切相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顶是( )
A. 中国比西方更早建立起各种具体而严格的工匠制度,也一直具备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
B. 陶瓷界的厂家都坚守“仿品不能当真品卖”的传统。这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大 玩 家
侯发山
提到徐达,小城收藏界的同行都会说,人家徐达吗?大玩家。听那口气,绝对没有羡慕的意思,明显带着嘲讽的意味。
别人玩收藏都是专注一个领域,或玉石,或字画,或瓷器,或织绣等等,徐达什么都偏爱。城南有个古玩市场,徐达去溜达了两趟后,开始往乡下跑,专去那些交通不便的偏远的山村。他说,越是这些地方,越有货真价实的东西。按说,他的思路不错。他三天两头往乡下跑,昨天去收一个瓷碗,今天去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