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10
- 资源简介:
约5450字。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主旨。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植树的牧羊人的精神品质。
3.培养热爱大自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植树的牧羊人的精神品质。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因为心中有爱,白求恩医生可以超越国家的界限,不远万里,帮助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解放而战斗,直至奉献生命。
爱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作家让??乔诺的小说《植树的牧羊人》,看一看一个平凡的老人,因为心中有爱,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二、作者简介,了解背景
作者简介: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当过步兵,在目睹战争的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其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很难归类,大多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代表作品有《屋顶上的轻骑兵》《面包师的老婆》等。
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绘本《植树的男人》,选入课本时改为现在的题目。《植树的男人》是让??乔诺于1953年应美国《读者文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专题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个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一个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事后让??乔诺发表声明说,写的是故事,艾力泽??布菲是虚构的。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做出了贡献。
三、预习检测,字词积累
1.认读生字,给加红字注音。
帐篷( ) 废墟( ) 坍塌( ) 干涸( ) 戳( )
慷慨( ) 琢磨( ) 浇灌( ) 帐篷( ) 山毛榉( )
薰衣草( ) 溜达( ) 酬劳( ) 沉默寡言( ) 白桦树 ( )
2.解释词语意思或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词语。
(1)干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枯,没有水)
(2)不毛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
(3)刨根问底:___________________。(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4)______: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废墟)
(5)______: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坍塌)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听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根据提示完成对故事内容的梳理:
文章记述了一个名叫________的______老人,从_____年开始,在______中数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2. 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1)文章记述了一个名叫艾力泽??布菲的牧羊老人,从1910年开始,在荒原中数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植树,重建美好家园的故事。
(2)时间顺序
(二)自读(默读)课文,整理信息:
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尔泽阿??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
学生回答,老师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