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省烟台市高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4题,约15120字,有答案解析。
2016年山东省烟台市高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聚氯乙烯可用作制食品包装袋的原料
B.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晶体硅可用作制造太阳能电池和光导纤维
D.含硫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2.如表是元素周期表主族元素的一部分.短周期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Z单质可在空气中燃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X
Y Z W
A.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B.Y的最高价氧化物能溶于烧碱溶液
C.X与W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
D.Z、W分别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前者的半径较大
3.天然化合物M(假蜜环菌素)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对M的结构与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A.M的分子式为C12H10O5
B.M与Br2只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1 mol M最多能与3mol NaOH反应
D.M既能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也能与CH3COOH发生反应
4.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8g D2O含有电子数为10NA
B.常温下,4.6 g Na和足量的O2完全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2NA
C.标准状况下,11.2 LNO和11.2 L O2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为NA
D.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5.对如表实验现象或操作的解释或结论错误的是( )
编号 现象或操作 解释或结论
A KI淀粉溶液中滴入氯水变蓝,再通入SO2,蓝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B 在0.1mol•L﹣1的CH3COONa溶液中,加2滴酚酞显浅红色,微热,溶液颜色加深 盐类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C 向少量火柴头的浸泡溶液中滴加AgNO3、HNO3和NaNO2混合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火柴头里含有氯元素
D 蒸馏时,温度计的球泡应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此位置指示的是馏出物的沸点
A.A B.B C.C D.D
6.下列有关FeCl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溶液中,K+、Fe2+、SCN﹣、Br﹣可以大量共存
B.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2I﹣═Fe2++I2
C.与Na2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3CO32﹣+3H2O═2Fe(OH)3↓+3CO2↑
D.与Mg(OH)2悬浊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OH﹣+Fe3+═Fe(OH)3↓
7.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6mol的CO和H2混合气体,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g)+2H2(g)⇌CH3OH(g)△H<0达到平衡,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随起始n(CO):n(H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由图象可推知,反应温度T2>T1
B.同一温度,增大压强,平衡右移,平衡常数K增大
C.同一温度,当a=0.5时,CO转化率最高
D.对于状态I和II,若再向体系中充入He,重新达到平衡后,二者的平衡体系中CH3OH的浓度相等
二、非选择题
8.实验室制备无水二氯化锡的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1: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20g碎锡箔和5mL浓盐酸、1滴硝酸,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组装好后在95℃时回流0.5h,待圆底烧瓶中只剩余少量锡箔为止;
步骤2:将上述反应的上清液迅速转移到仪器X中,在二氧化碳气氛保护下,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二氯化锡晶体:
步骤3:在二氯化锡晶体中加入10mL醋酐,即可得无水二氯化锡,过滤;
步骤4:用少量乙醚冲洗三次,置于通风橱内,待乙醚全部挥发后得到无水二氯化锡.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中,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冷却水从接口 (填“a”或“b”)进入.实验采取的加热方式是 ;球形冷凝管上连接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目的是 .
(2)步骤2中,仪器X的名称为 ;二氧化碳气氛的作用是 .
(3)步骤3中,醋酐的作用是 ;二氯化锡晶体在进行步骤3操作前应采取的加工措施是 ,该加工措施需要仪器的名称是 .
(4)已知 SnCl2+Cl﹣═SnCl3﹣,实验中需控制浓盐酸的用量,其原因是 ;实验室配制并保存二氯化锡溶液时,需要加入的物质是 .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