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6年春季部分重点中学期中联考高二历史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7道小题,约6130字。
湖北省2016年春季部分重点中学期中联考
高二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16年4月28日下午10:00—11:30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长期将“礼”和“仪”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无“礼”便无“仪”,无“仪”不成“礼”。统治者高度重视关于“礼仪”方面的教化,其主要动机在于
A.提升民众道德操守 B.维护自身的特权地位
C.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D.增强民族内在凝聚力
2.有学者评价某段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认为“文艺淡化了社会实用的功利色彩,更加关注文艺的自身规律和创作技巧,出现了为文艺而文艺的文艺思潮,出现中国第一批专门探讨文艺问题的著述。”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魏晋南北朝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3.清代学者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中认为,宋元时代的儒家学者已经鼓励学生首先应获得适当的生活(谋生)方式,这样才可以使他们在进入官场前专心读书,日后在任位上才能维持正直与清廉。这表明在宋元时期
A.士大夫阶层日益强调经世致用 B.理学中注重功利的成分增加
C.政府重视在社会底层选拔官员 D.提倡多途径谋生以预防腐败
4.顾炎武曾批评说,“夫百余年以来,为之学者,往往空言心性,而茫乎不得其解也。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呜呼,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作者的主旨在于
A.抨击宋学背离经世致用 B.赞扬圣人为学平易可循
C.感叹心性天道难以把握 D.反思当时学者不求甚解
5.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的年号纪年逐渐受到挑战。康有为极力主张孔子纪年,革命党人则鼓吹黄帝纪年,二者之间甚至一度出现激烈的争论。清末纪年之争反映了
A.传统纪年法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B.文化领域再现百家争鸣局面
C.反专制与社会革新的思想迅速发展 D.不同纪年方法有不同优缺点
6.孙中山曾说:“中国古昔有唐虞之揖让,汤武之革命,其垂为学说者,有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这表明他
A.纯粹学习西方民主思想 B.侧重借鉴美国共和制度
C.以推翻满清帝制为目标 D.汲取了古代的民本思想
7.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里说:孙中山思想早期倾向于卢梭、林肯等人,1913年以后,思想转变,甚至对卢梭的天赋人权也大加诟病;论调无形中与列宁的(武力统一)已渐趋一致。这反映出
A.人的思想会随着时代变化 B.三民主义理论得到了发展
C.中国尚不具备民主法治的条件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
8.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9.维新变法运动期间一位士大夫在日记中谈到:“现在以下乡开化为宜,论悯其愚,不忍不教;欲资其力,不得不教。且官场之因循,世家之骄奢,市侩之油滑,名士之贵重,无可与成事者。”这反映了
A.维新人士欲借民间力量而推进改革 B.近代先进中国人逐渐关注底层民众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