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2题,约11520字,有解析答案。
山东省泰安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1.胶体粒子的直径,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个数值
A.1×1010cm B.1×10-8m C.1×10-10cm D.1×10-10m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1nm=10-9m,即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故选B。
考点:考查了胶体的相关知识。
2.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Al(OH)3和H2O
B.实验室中用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制NaOH
C.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2O3和H2
D.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Na2O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A错误;B.碳酸钠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实验室中可用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制NaOH,B正确;C.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H2,C错误;D.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Na2O2,钠被氧气缓慢氧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钠,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下列结论均出自《实验化学》中的实验,其中不正确的是
A.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可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
B.NaCl溶液热发结晶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
C.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灼烧→溶解→过滤→氧化→萃取
D.用纸层析法分离Cu2+和Fe3+,滤纸上端呈棕黄色,说明Fe3+在固定相中分配的更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浓氨水,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氨水过量,可发生络合反应生成溶于水的铜氨络离子,正确;B、蒸发溶液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正确;C、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单质碘的步骤是取样→灼烧→溶解→过滤→氧化→萃取,正确;D、用纸层析法分离Cu2+和Fe3+,滤纸上端呈棕黄色,说明Fe3+在流动相中分配的更多,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对实验现象、实验操作、步骤的判断
4.将W1 g光亮的铜丝在空气中加热一段时间后,迅速插入下列物质中,取出干燥,如此反复几次 ,最后取出铜丝用蒸馏水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W2 g。实验时由于所插入的物质不同,铜丝的前后质量变化可能不同,下列所插物质与铜丝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A.石灰水 W1 <W2 B.CO W1 = W2
C.NaHSO4 W1 >W2 D.乙醇溶液 W1 <W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将W1 g光亮的铜丝在空气中加热一段时间后,Cu变为CuO,质量增加,然后迅速迅速插入石灰水中,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减小,会附着在Cu丝上,因此取出铜丝用蒸馏水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W2 g比原来大,W1 <W2,正确;B.把Cu丝灼热后变为CuO,再趁热插入CO气体中,发生反应:CuO+CO Cu+CO2,固体质量不变,W1 = W2 ,正确;C.把Cu丝灼热后变为CuO,再趁热插入NaHSO4溶液中,发生反应:CuO+2H+=Cu2++H2O,固体质量减轻,因此 W1 >W2,正确;D.把Cu丝灼热后变为CuO,再趁热插入乙醇溶液,发生反应:CH3CH2OH+CuO CH3CHO+ H2O+Cu,Cu丝的质量不变,W1 = W2,错误。
考点:考查灼热的铜丝在各种物质中反应的质量变化的判断的知识。
5.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
A.NaCl的电子式:
B.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C.CrO5的结构式为 ,该氧化物中Cr为+6价
D.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NaCl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故A错误;CO2是直线型分子,模型示意图 ,故B错误;CrO5的结构式为 ,可知有4个氧为-1价,一个为-2价,属于该氧化物中Cr为+6价,故C正确;次氯酸的结构式:H-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