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ppt39(22份打包)
- 资源简介:
分子和原子 (4 folders, 0 files, 0 bytes, 12.53 MB in total.)
├─习题精选 (0 folders, 3 files, 133.00 KB, 133.00 KB in total.)
│《分子和原子》习题1.doc 35.50 KB
│《分子和原子》习题2.doc 70.00 KB
│《分子和原子》习题3.doc 27.50 KB
├─教学设计 (0 folders, 3 files, 92.00 KB, 92.00 KB in total.)
│《分子和原子》教案1.doc 25.50 KB
│《分子和原子》教案2.doc 31.00 KB
│《分子和原子》教案3.doc 35.50 KB
├─课件 (0 folders, 3 files, 5.16 MB, 5.16 MB in total.)
│《分子和原子》课件1.ppt 408.00 KB
│《分子和原子》课件2.ppt 591.50 KB
│《分子和原子》课件3.ppt 4.19 MB
└─媒体素材 (0 folders, 13 files, 7.14 MB, 7.14 MB in total.)
不同温度下水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jpg 25.91 KB
不同温度水分子运动速率不同.swf 94.53 KB
布朗运动.swf 59.16 KB
氮和氢反应生成氨.jpg 28.12 KB
几种分子的模型.jpg 21.67 KB
教师讲解-分子和原子.swf 6.65 MB
品红在水中扩散.jpg 26.25 KB
气态水与液态水.jpg 28.63 KB
千变的物质世界.jpg 46.39 KB
氢气与氯气反应的示意图.jpg 19.26 KB
水分子分解示意图.jpg 21.65 KB
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jpg 18.67 KB
氧化汞受热分解.swf 120.80 KB
《分子和原子》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课时1:试着分析下列一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1、走在花园中,远远就能闻到花的香味。
2、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学生讨论分析原因,并总结可能的原因:
物质可能是由一些小的人们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并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总结: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它们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些粒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那么,除过我们所了解的这些外,它们还有什么性质呢?请大家共同来观察分析下面的这个实验:
将一体积黄豆和一体积绿豆混合。
现象:总体积小于这两体积之和。
原因:是因为黄豆之间、绿豆之间存在有空隙的缘故。
请试着分析下面的这个现象发生的原因。
100毫升的水与100毫升的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200毫升。原因:因为酒精分子之间、水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大家回答得都很好,那么运用我们新了解的知识,解释一下下列这些现象。
1、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2、物体的热胀冷缩。
课时2:前面的学习我们已了解到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并且了解到它们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总是在不断地运动,且各微粒之间有间隔。这节课我们来更深入地了解当有变化发生时,这些微粒具体是如何变化的。
分析水蒸发和水电解。
结论: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分子。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当物理变化发生时,分子本身不变,当化学变化发生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学生对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变化进行分析,加深对上述结论的理解。
学生回顾课上内容,完成课本中的讨论及家庭小实验,共同思考课后习题。
《分子和原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认识微粒的特征。
2、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 物质变了,其中的微粒怎么变?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新课教学
活动与探究一:物质的微粒性
读古诗,品自然,通过趣味实验切入学习: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演示实验:氨水使“树”上沾有酚酞的棉花变红。
设疑:一汪“清水”,习习“微风”吹开了“桃花”的笑脸?
激发:看来桃花并非只开在春风里。今天是桃花盛开日子,用你们智慧头脑,灵巧的双手,映红课堂这一片“桃花”。
提供实验用品:棉签、水、氨水、酚酞、品红等
引导实验验证假设,做好学生活动可能性预测和应接准备
追问:是氨水使酚酞变红,但氨水并没有与酚酞接触呀?
激趣:氨有“无影脚”,“跑”到棉花上? 以上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得出结论: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
说明: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向同学展示各种分子、原子的照片,进一步说明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
活动与探究二:微粒的特征
《分子和原子》习题
1.1994年印度博帕杰毒气泄漏,很多人中毒。它说明了 ( )
A.分子可再分
B.分子在不停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
2.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了 ( )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离子
D.氧气
4.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没有变化的粒子是 ( )
A.水分子
B.水原子
C.氢、氧两种原子
D.以上都不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
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而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水结成冰
B.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镁条燃烧
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能力提高
7.图3-7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由此不能说明 ( )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