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ppt38(2份)
- 资源简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_第一单元 利用元素周期律(表)延展学生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课件+教案) (2份打包)
利用元素周期律(表)延展学生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林珊).ppt
利用元素周期表(律)延续学生元素观的形成(林珊).doc
利用元素周期表(律)延续学生元素观的形成
1、对高中生元素观建立的理解
元素观是人们对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所持有的看法,反映了人们从物质的化学组成方面来认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思维倾向。化学组成是反映物质内化学元素的质与量的范畴,是人们认识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的出发点。科学元素观的建立,有助于人们理解庞大的物质世界和有限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自觉地从物质的元素组成上来认识物质的类别和性质,这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基础。观念在形式上是抽象的、主观的,但在内容上则是具体的、客观的,其涵义可以以基本理解的形式表达出来,我们期望中学生在系统学习中学化学课程后对元素建立如下基本理解:
(1)自然界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单元——化学元素组成的,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特定的符号和名称,有限的元素之间的相互组合构成了纷繁芜杂的物质世界。
(2)一种元素就是同一种类的原子,不同元素的原子属于不同的种类;同种类的原子在性质上完全相同,不同种类原子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原子核内质子数的不同。
(3)现有的 100 多种元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不同元素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表现为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4)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保持不变,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只是元素之间的重新组合。
(5)从组成成分的角度来看,物质的性质(主要是化学性质)首先取决于其元素组成,其次取决于元素在物质中所处的价态。
(6)物质的元素组成相同,其性质未必相同。结构是影响物质性质的另一重要因素。
2、中学生化学元素观的发展梯度及相应知识层次透视
中学生化学元素观念的建立按照认知发展水平依次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理解元素的描述性定义,知道物质世界与有限元素之间、物质性质与组成成分之间有内在联系;初步形成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统一于有限元素,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要求组成物质的认识。(初中阶段)
第二阶段,从分类和化合价的角度认识元素的性质,并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对物质中各组成成分进行定量表示,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必修1阶段)
第三阶段,在深入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基础上,以理解元素的科学定义和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并熟练运用元素周期律及其表现形式元素周期表指导自己对化学的学习为标志。(必修2阶段)
3、利用元素周期表(律)的学习延续学生元素观的形成
3.1学生在初中和必修1的学习中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现状。
(1)学生在初中和《化学1(必修)》中关于元素化合物质性质知识的学习是分散、独立的,知识之间缺少联系;
(2)“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思维还不成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认识多停
留在宏观和符号层面上,缺少微观的认知;
(3)对元素排列顺序的原因不清楚,容易产生相异构想。
3.2 利用元素周期表(律)的学习形成对元素性质的本质理解
运用元素周期律适当拓展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同主族和同周期元结构和性质的对比学习提高学生对元素化合物之问内在联系的认识。例如可以通过对比建立氯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