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材考点梳理练习试卷(14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鲁教版 / 初中试卷 / 中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06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11/6 10:42:2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材考点梳理练习(打包14套)鲁教版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材考点梳理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练习鲁教版2018092641.doc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材考点梳理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练习鲁教版20180926427.doc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材考点梳理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1课时水练习鲁教版20180926425.doc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材考点梳理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2课时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练习鲁教版20180926423.doc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材考点梳理第九单元金属练习鲁教版20180926421.doc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材考点梳理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1课时燃烧与灭火化石燃料的利用练习鲁教版20180926419.doc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材考点梳理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2课时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练习鲁教版20180926417.doc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材考点梳理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练习鲁教版20180926415.doc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材考点梳理第三单元溶液练习鲁教版20180926413.doc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材考点梳理第十单元化学与降练习鲁教版20180926411.doc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材考点梳理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练习鲁教版2018092649.doc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材考点梳理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空气氧气练习鲁教版2018092647.doc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材考点梳理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2课时物质组成的表示练习鲁教版2018092645.doc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材考点梳理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练习鲁教版2018092643.doc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重难点1 海洋化学资源和海水“晒盐”
  (2017•连云港)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洋中可以获得很多物质,连云港海水资源丰富。
  (1)通过晾晒海水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实验室中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获得精盐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等。
  ①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斜靠在__三层滤纸__一边。蒸发时为防止液滴飞溅,除用玻璃棒搅拌外,还可以采取的操作是__左右移动酒精灯或间歇加热__。
  ②下列操作可能导致精盐产率偏高的是__b__(填字母)。
  a.食盐没有完全溶解即过滤
  b.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器皿上粘有的精盐没有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氯化物是氯化钠,其次是氯化镁。下图是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镁溶液的流程。
  ①在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MgCl2+Ca(OH)2===Mg(OH)2↓+CaCl2__。
  ②上述过程中试剂A与沉淀B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试剂A是__盐酸__(填名称)。
  (3)2017年5月18日,在中国南海海域实现可燃冰(CH4•nH2O)试采成功,这将使人类能源格局翻开新篇章。
  ①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甲烷和少量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空隙中,无固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因此可燃冰属于__混合物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若某种可燃冰中CH4与H2O的质量比是1∶9,则该可燃冰中n=__8__。
  ③可燃冰中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CH4+2O2=====点燃CO2+2H2O__。
  (2017•青岛)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实验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实验操作步骤也可以是①③④②⑤⑥
  B.操作⑥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
  C.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可以颠倒
  D.操作⑤得到的沉淀中共有四种物质
  重难点2 海水“制碱”
  (2017•湘潭)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小资料】
  Ⅰ.贝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Ⅱ.通常情况下,1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700体积氨气,1体积水中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Ⅲ.饱和食盐水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
  (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属于__混合物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78%__。
  (2)过程②中主要操作的名称是__过滤__。
  (3)过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CO3=====高温CaO+CO2↑__,过程③中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__分解反应__。
  (4)为了提高产率,往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气体时,你认为应该先通入__NH3__(填“NH3”或“CO2”),你的理由是:__因为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先通氨气,溶液显碱性,会促使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有利于生成较多的碳酸氢钠__。
  (5)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CO2__(填化学式)。
  重难点3 盐的化学性质
  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后,发现有很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在发生反应时都有盐生成(其他物质省略),如图所示。请回答:
  (1)若盐是硫酸钾,则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KOH+H2SO4===K2SO4+2H2O__。
  (2)若盐是氯化亚铁,则在已显示的变化中可以通过置换反应来实现的有__④⑥__(填序号)。
  (3)若盐是氯化钠,由⑦来实现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Cl2+Na2CO3===2NaCl+CaCO3↓(合理即可)__,写出氯化钠的一种用途:__作调味品(或用来配制生理盐水等)__。
  (4)图中⑤处应补充的文字是__金属氧化物+酸(或非金属氧化物+碱)__(写一种,不能与图中已有信息重复)。,重难点4 复分解反应
  (2018•仙桃)以下四组物质中,能在pH=1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的一组是(D)
  A.HCl NaCl ZnSO4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1课时 水
  重难点1 常用的净水方法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明矾净水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2)过滤是将溶液中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
  (3)通过过滤装置除去可溶性杂质。(×)
  (4)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5)单一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
  (6)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杀菌。(√)
  (7)天然水经过自然沉降、过滤、吸附,即得到纯水。(×)
  (8)经沉淀、过滤和吸附操作处理后,水变得澄清而透明,属于纯净物。(×)
  重难点2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__①④⑤⑧⑨__(填序号,下同),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__②③⑥⑦⑩__。
  ①铁用于制作暖气片     ②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③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④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⑤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    ⑥氮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⑦乙炔与氧气形成高温氧炔焰 ⑧用酒精洗掉沾在试管壁上的碘
  ⑨洗洁精通过乳化作用除油污 ⑩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
  选择与下列叙述相对应的物质,将序号填写在空白处。
  a.水 b.盐酸 c.活性炭 d.氧气 e.浓硫酸 f.干冰 g.钛合金 h.熟石灰 i.碳酸氢钠 j.碳酸钙
  (1)用于金属除锈的是__b__。
  (2)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f__。
  (3)用于气体干燥剂的是__e__。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h__。
  (5)可用于制造人造骨的是__g__。
  (6)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和用于炼钢的物质是__d__。
  (7)常作溶剂的物质是__a__。
  (8)可用于吸附异味的是__c__。
  (9)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_i__。
  (10)常用作补钙剂的是__j__。
  重难点3 纯净物和混合物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__①⑤⑥⑩⑪__。
  ①冰水混合物 ②洁净的空气 ③海水 ④盐酸 ⑤液氧 ⑥臭氧 ⑦食盐水 ⑧加碘食盐 ⑨矿泉水 ⑩蒸馏水 ⑪干冰 ⑫澄清石灰水 ⑬碘酒 ⑭食醋 ⑮汽油 ⑯酱油
  重难点4 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
  (2017•济宁)分析下列反应所得结论中,正确的是(D)
  ①CO+CuO=====△Cu+CO2
  ②2Al+Fe2O3=====高温Al2O3+2Fe
  ③2Na2O2+2CO2===2Na2CO3+O2
  ④2H2S+SO2===2H2O+3S↓
  A.①②属于置换反应  B.③④属于复分解反应
  C.③中氧元素化合价不变  D.都有单质生成
  (2017•邵阳)右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O2
  B.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1)电解水实验的目的是__验证水的组成__,其理论依据是__质量守恒定律或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__。
  (2)实验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__8∶1__。
  (3)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2H2O=====通电2H2↑+O2↑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分解__反应。
  (4)在实验操作中两试管的气体体积比小于1∶2,可能的原因是__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稍大于氢气__(回答一条即可)。
  命题点1 水的人工净化及硬水和软水
  第2课时 构成物质的微粒 元素
  重难点1 分子的性质及应用
  判断下列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现象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3)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4)干冰升华、温度计读数上升——分子间隔变大。(√)
  (5)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
  (6)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7)50 mL酒精和50 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分子间有间隔。(√)
  (8)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重难点2 微粒及其结构示意图
  判断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2)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
  (3)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4)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5)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
  (6)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7)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而离子是静止的。(×)
  (8)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下图中的A、B、C、D分别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四种粒子中C属于__非金属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BD__(填序号,后同)。表示阳离子的是__D__。
  (3)B在化学反应中易__失去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A和B形成的化合物是__KCl__(填化学式)。
  (5)B粒子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四__周期。
  (6)以上四种粒子中与粒子 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C__。
  重难点3 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__三__周期,它属于__金属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的原子容易__得到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__S2-__。
  (3)根据氟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由于氟原子和氯原子的__最外层电子数__相同,所以氟元素与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最外电子数依次__递增__。
  命题点1 构成物质的微粒
  1.(2018•泰安)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B)
  A.二氧化碳  B.氯化钾
  C.铜  D.氧气
  2.(2018•青岛)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
  A.铜  B.氧气  C.水  D.氯化钾
  3.(2017•聊城)李涛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阐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B)
  A.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 
  B.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
  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D.原子可以“搭建”成分子
  命题点2 分子、原子的性质及用途
  4.(2018•梧州)体积为25 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 m3的钢瓶中。主要原因是(A)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5.(2018•滨州)事物的宏观表现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B)
  A.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6.(2017•济宁)某同学为验证“分子是运动的”,设计了甲、乙、丙、丁四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C)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