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中学2009-2010学年高二特优班11月月考生物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3小题,约4530字。
广元中学09-10学年高二特优班十一月月考
生物试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水分的吸收与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有着广泛的联系,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水分的吸收可以及时将矿质元素离子运走,因而可以促进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B.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增加了细胞液的浓度,因而能够促进水分的吸收
C.矿质元素离子的主要吸收部位与水分的主要吸收部位是相同的
D.水分的吸收与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具有正比例的关系
2.下图曲线表示农田中:Ⅰ昼夜温度变化;Ⅱ光照强度;Ⅲ植物吸收CO2的变化,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Ⅲ曲线与时间轴交点c和e时, 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B.a点的形成是由夜间的低温造成的
C.在从时间轴上的c点开始合成有机物,到e点有机物的合成终止
D.增大曲线Ⅲ与时间轴所围成的正面积措施包括提高光照强度,CO2浓度和充足的水分供应
3.小麦植株最上面的一片叶称为旗叶,它对小麦籽粒的产量有决定性的作用,与这种功能关系最密切的结构特点是 ( )
①细胞排列紧密 ②细胞中叶绿体数目较多 ③细胞中线粒体较少
④叶绿体中基粒片层数量多 ⑤细胞中具有中心粒
A.①② B.④⑤ C.②④ D.③⑤
4.现有一瓶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为1∶2。这是因为 ( )
A.有1/4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B.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C.有1/2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D.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5.如下图为某种营养物质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对该图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此营养物质是葡萄糖,因为其在血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1%
B.AB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消化吸收
C.由于血糖被用于氧化分解等途径而使BC段显著下降
D.CD段逐渐上升并趋于稳定是由于肝糖元和肌糖元的不断分解,并把产生的葡萄糖释放进入血液
6.把小球藻培养液放在明亮处一段时间后,向其中滴加酚红pH指示剂(遇碱变红),培养液变为红色;若将此培养液分为两份,一份放在暗处,一份放在明处,结果放在明处的仍为红色,而在暗处的又恢复为原色。其原因是( )
A.光合作用消耗了CO2 B.光合作用产生了氧
C.光合作用产生了CO2 D.光合作用消耗了氧
7.有的植物能生存在干旱的地方。下列关于耐旱植物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细胞液浓度高,自由水少,代谢缓慢 B.细胞液浓度高,自由水多,代谢旺盛
C.细胞液浓度低,自由水少,代谢缓慢 D.细胞液浓度低,自由水多,代谢旺盛
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强口头表达能力。总之,通过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发展的探究方法,并形成一定的地理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整节课的内容分为6个环节:课堂引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比较、识别天气符号、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以螺旋式上升达到复习目的。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能否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是顺利进入课堂教学的关键,在这里我运用了中国神舟五号的发射等录像及对发射日期的疑问:当时神州5号飞船的发射并没有决定仅仅设在10月15日发射,而是说在14至17日之间候机发射,为什么要进行候机发射呢?从这里开始诱导学生关注天气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学生一下进入到了兴奋状态,顺利完成了课题的导入。
2、天气与气候--辨一辨
在生活中运用这两个术语才是要学生达成的最终目标。于是,我出示了一组生活中常用到的语句,通过对词语的选择让他们意识到了两个概念的根本区别,并完成了两者区别列表,最后让学生对一系列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的天气或气候的属性进行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的理解。
3、识别天气符号--比一比
天气符号的对比识别中,天气符号较多且难记,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的记忆,我设计了以游戏为主的符号竞赛,在欢快的环境中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在识记天气符号时游戏法的设制考虑到了初一学生的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在游戏中掌握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易于在课堂中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议一议
因为是复习课,容量大,我设计表格让学生自主看图填注。列举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5、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游一游
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倡议学生关注天气、关注气候、关注空气质量,进行家乡生活区的厂矿企业进行调查:这些企业是否有排放废气超标的现象,如果有,这对周围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并就这个问题在下一次课堂中进行一个口头演讲。进一步强化了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和观念。
本课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重难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实现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以及心灵世界的有机沟通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激发学生的爱国家、爱家乡的情感。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