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化学学科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4道小题,约17210字。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化学学科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或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A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 CO32-+H2OHCO3-+OH-
溶液呈碱性,温度升高碱性增强
B 酸雨样品在空气中放置pH减小 SO2+H2O=H2SO3
C 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Al3+ + 3HCO3-= Al(OH)3↓+3CO2↑
D 用加热法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NH4Cl固体 NH4Cl固体可以完全分解成为气体而除去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A、热的纯碱溶液碱性更强,易洗去油污;
B、酸雨样品在空气中放置pH减小,是因为硫被氧化,生成硫酸;
C、Al3+ + 3HCO3-= Al(OH)3↓+3CO2↑,CO2隔绝氧气,Al(OH)3分解吸热,降温;
D、NH4Cl固体可以完全分解成为气体而除去。
【详解】A、CO32-+H2OHCO3-+OH-,是吸热反应,升温促进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热的纯碱溶液碱性更强,易洗去油污,故A正确;
B、酸雨样品在空气中放置pH减小,是因为硫被氧化,生成硫酸,故B错误;
C、Al3+ + 3HCO3-= Al(OH)3↓+3CO2↑,CO2隔绝氧气,Al(OH)3分解吸热,降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正确;
D、NH4Cl固体可以完全分解成为气体而除去,故D正确;
故选B。
2.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
B. 25 ℃时,1L 0.1mol/L Na2S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小于0.1NA
C. 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 NA
D. 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密闭容器中,2mol SO2和1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2NA,故A错误;
B.硫离子在溶液中发生水解生成硫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25 ℃时,1L 0.1mol/L Na2S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故B错误;
C.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因未给出NaOH溶液的体积,所以无法判断OH-的数目,故C错误;
D.23g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多种氧化物,钠元素由0价升高到+1价,1mol钠失去1mol电子即NA个,故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及计算,选项D为易错点,注意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均为+1价,1mol钠完全燃烧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与生成何种氧化物无关。
3.某学生的实验报告中,描述合理的是( )
A. 用10mL量筒量取7.13mL稀盐酸
B. 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 NaCl
C. 用25mL碱式滴定管量取出15.00mLKMnO4溶液
D. 用25mL碱式滴定管做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共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1.70mL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量筒只能精确至0.1mL,故用10mL 量筒量取不出7.13mL溶液,故A错误;
B、托盘天平只能精确至0.1g,故用托盘天平称量不出氯化钠的质量为25.20g,故B 错误;
C.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腐蚀橡胶,因此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KMnO4溶液,故C错误;
D. 滴定管精确至0.01 mL,25mL碱式滴定管可量取碱溶液21.70mL,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点睛】量筒没有“0”刻度,精确度为0.1mL;碱式滴定管量或酸式滴定管有“0”刻度,在上方,精确度为0.01mL;碱式滴定管小端有一小段橡胶管,易被强氧化剂腐蚀,因此KMnO4溶液要用酸式滴定管来量取。
4.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强碱性溶液中:K+、Al3+、Cl-、SO42-
B. 室温下,pH=1的盐酸中:Na+、Fe2+、NO3-、SO42-
C. 含有Ca2+的溶液中:Na+、K+、CO32-、Cl-
D. 水电离产生的c(H+)=1×10-13 mol/L的溶液中:Na+、K+、Cl-、SO42-
【答案】D
【解析】
A、在强碱性溶液中Al3+不能大量共存,选项A错误;B、因PH=1的溶液有大量H+,则H+、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B错误;C、Ca2+、CO32-之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选项C错误;D、因水电离的c(H+)=1×10-13mol/L<1×10-7mol/L,抑制了水的电离,则溶液可能为酸或碱的溶液,但都能与Na+、K+、Cl-、SO42-大量共存,选项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习题中隐含信息的挖掘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 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试题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它的反应能量曲线如图所示(E1、E2、E3、E4表示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C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 稳定性C>A>B.
C. A→C的反应中,△H=(E2+E4)-(E1+E3) D. 加入催化剂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A.A的能量比C的能量高;
B.能量低的物质稳定;
C.由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判断焓变;
D.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始终态。
【详解】A.A的能量比C的能量高,则A→C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
B.能量低的物质稳定,则稳定性C>A>B,故B正确;
C.由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判断焓变,则A→C的反应中,△H=E1+(E3-E2)-E4=(E1+E3)-(E2+E4),故C错误;
D.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始终态,加入催化剂时焓变不变,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考常见题型,解题关键:把握图中能量变化、焓变计算、物质的稳定性,难点C,注意活化能和焓变的关系。
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数目,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②其他条件不变,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③6mol·L﹣1·s﹣1的反应速率一定比3.5mol·L﹣1·s﹣1的反应速率大。
④升高温度能增大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⑤恒温时,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⑥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单位时间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