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实验》学案
- 资源简介:
约12590字。
研究型实验
第1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1、引入 本课时对第四单元研究型实验的课题一“物质性质的研究”和课题二“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进行复习,由于这两课时内容是在前面内容的综合应用,特别是对第三单元的课题一“物质的检测”中知识点的应用,所以用物质检测的方法的复习作为本课时的引入。
2、重点巩固 能顺利进行研究型实验的前提是对化学基本原理的有关知识的熟练掌握,以及实验原理和基本技能的灵活应用,所以对相关知识点的归纳尤显必要。
3、难点突破 课题一、二中的“实验研究思路”环节可以说是为了课题三的“综合实验设计”做准备,引导学生怎样对部分了解或不了解的事物的性质进行研究,怎样提出研究的问题,可以说对高中生来说,特别是对化学基本原理的有关知识掌握不够熟练的学生,或实验原理和基本技能比较欠缺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点。所以对已有实验的“实验研究思路”的模仿及推广,可以说是对学生开始研究的第一步。
4、教学流程 在教学中采用“现象----推理----规律----原理----表述----创新----运用”的教学流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5、能力培养 通过提问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6、素质培养 组织课堂师生互动,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做到教书育人。学会善用资源,善用智慧,适时的加入美学。
二、教案
课题 研究型实验复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研究物质的性质所需知识点;
2、对“实验研究思路”的简单运用,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将物质性质知识与实验基本技能结合,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重点 将物质性质知识与实验基本技能结合,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难点 对“实验研究思路”的简单运用;
教学方法 归纳法、探究法、讨论分析法
仪器、用品 多媒体设备、配套习题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第四单元的课题一和课题二实际上就是要大家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的性质、探索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对同学们之前学过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也是一个要求较高的应用过程。
那么首先我们来复习在研究物质性质时相关的知识。
认真聆听、回忆思考
明确学习目的
[提问]对未知物的性质进行研究时,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讨论呢?
[板书] 一、探究未知物的性质的方法
[课前习题答案校对及归纳] (学案基础训练1)
1、证明酸性:
2、证明弱酸性:
3、证明氧化性:
4、证明还原性:
5、证明为胶体分散系:
6、证明有碳碳双键(或三键):
7、证明酚羟基:
8、证明醛基:
9、证明醇羟基:
10、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11、比较非金属的活动性:
12、比较酸(碱)的酸(碱)性强弱;
[投影答案](见所附答案) 各抒已见,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形成共识:先学做人,再学做事。
学会善用资源,善用智慧。
先由学生回答证明的方法,比较自己的答案与其它同学的答案,找出不足或优点,最后再和老师的答案比较。
巩固研究物质的性质所需知识点。为下面习题的讲评铺平道路。
学会全面的、多方位的设想问题及研究方法。
学会比较及评价。
[过渡]对常见无机物可以通过检查其阴阳离子来检验它的成分。
[板书]二、常见离子的检验
[师生互动]有哪些常见离子检验大家一起来回顾。
[投影]常见离子的检验(表格)
离子 所用试剂或操作 现象
H+ 紫色石蕊试液 酚酞变红或石蕊变蓝
Na+ 火焰上灼烧 焰色为黄色
K+ 火焰上灼烧 焰色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NH4+ 加浓碱液、加热 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且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Al3+ 加过量NH3·H2O后加NaOH 产生白色沉淀,加NaOH时沉淀溶解
Fe2+ 加NaOH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后变灰绿,最后变红褐色
Fe3+ 加KSCN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OH- 加酚酞或红色石蕊试液 酚酞变红或石蕊变蓝
Cl- 加稀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Br- 加稀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产生淡黄色沉淀
I- 加稀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SO42- 先加稀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SO32- 加盐酸后,产生气体,通入品红,加热 产生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使品红试液褪色,加热后恢复原来的颜色
CO32- 先滴加BaCl2溶液,再加稀硝酸
加盐酸后,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生产白色沉淀,此沉淀溶于稀硝酸,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
产生无色气体,此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学会善用资源,善用智慧。
思考、讨论回答回忆有关知识,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提出可行方案。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归纳总结。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