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 资源简介:
约1790字。
盐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盐类的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组成部分,它属于化学基础理论知识。而盐类的水解却是电解质理论中相关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它是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溶液酸碱性、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本堂课分为二个部分: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和规律。其中盐类水解的实质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是本节课的又一重点。在学生已有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溶液酸碱性、平衡移动原理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从溶液酸碱性的实质切入,并引出课题盐溶液是否一定呈中性?但没有按常规去做实验探究,而是先用酸+碱→盐+水这一反应把酸碱盐三者联系起来,并自然地以此把盐分为不同类型或组成的盐,再请学生猜测不同类型的盐溶液的酸碱性,更能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而实验的内涵更为丰富。每组学生实验各有三种不同组成的盐溶液,通过实验学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不同类型的盐溶液的酸碱性不同却有一定的规律,从而激发起学生又一个探究欲望,“为什么不同类型的盐溶液呈现不同的酸碱性?”,以氯化铵为例,学生运用知识通过讨论并逻辑推理,思维抽象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紧接着让学生用初步建立的概念分析强碱弱酸盐、强碱强酸盐的酸碱性,让学生巩固概念。而这一概念的巩固是在平行层次,没有较大的提高。要真正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必然要进一步解读这一概念。所以教学中我又让学生进一步研读盐类水解的概念,并让他们大胆提问,从“什么离子水解”、“水解后溶液酸碱性的规律”、“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和“水解反应”四个方面进一步揭示了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最后呼应本堂课一开始的切入点溶液的酸碱性,在学习了盐类的水解后,让学生思考溶液呈现酸碱性的主要原因──酸碱的电离与盐类的水解;和共同特点──都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又一高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