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7份打包)
- 资源简介:
2016春粤教版化学九下 (0 folders, 7 files, 2.08 MB, 2.08 MB in total.)
2016春粤教版化学九下7.1《溶解与乳化》word教案.doc 208.00 KB
2016春粤教版化学九下7.3《溶液浓稀的表示》word教案.doc 264.00 KB
2016春粤教版化学九下8.2《常见的酸和碱》word教案.doc 184.50 KB
2016春粤教版化学九下8.4《常用的盐》word教学设计.doc 235.50 KB
2016春粤教版化学九下9.1《有机物的常识》word教案.doc 919.50 KB
2016春粤教版化学九下9.4《化学物质与健康》word导学案.doc 121.00 KB
2016春粤教版化学九下9.4《化学物质与健康》word教案.doc 201.50 KB
7.1 溶解与乳化
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找出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能量的变化。
4.知道溶液的重要应用,学习科学实验方法。
教学重点
1.溶解现象。
2.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教学难点
1.溶液中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质量关系。
2.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溶解过程电热现象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教学用具
试管、烧杯、玻璃棒、硫酸铜、蔗糖、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食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找出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教学重点
1.溶解现象。
2.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教学难点
1.溶液中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质量关系。
2.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探究过程和方法。
教学用具
试管、烧杯、玻璃棒;
硫酸铜、蔗糖。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溶液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溶液,前面几张学
习过程中学过一些溶液,如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硫酸铜溶液等。在大家印象中,是不是物质溶于水就能形成溶液?是不是任何物质溶于水都能形成溶液?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章“溶液”。
[观察活动]【实验7-1】可溶物质与不溶物质
[讲 解] 在硫酸铜和蔗糖固体中加入水以后,它们逐渐溶解分散,好像“消失”了一样,最后形成一种透明、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硫酸铜和蔗糖可以在水中“溶解”称为“可溶物质”。细沙石在水中难溶解,称为“不溶物质”。
[板 书] 一.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溶液: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均匀:指溶液各部分组成、浓度和性质都完全一样;稳定指条件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即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有溶质析出。
注:分散到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匀而稳定的状态后,仍处
于不停的无规则运动状态中。
[讲 述] 溶液由溶质在溶剂里溶解而成。细沙石难溶于水,所以细沙石不是水的溶质,水也不是细沙石的溶剂,因而也不能形成溶液。
[讨论交流] 1.蔗糖放入水中后,好像“消失”了,为什么?
2.在【实验7-1】中,溶质分别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讲 述] 列举几种常见的水溶液
[板 书] 二.影响溶解的因素
[探究活动] 找出影响溶解的因素
问题 影响硫酸铜晶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假设 有可能影响硫酸铜晶体溶解快慢的因素是:
假设1
假设2
假设3
实验与事实 【实验7-2】
(完成课本P.192~193表格)
结论(完成课本P.192-193表格)
[设 问] 上述活动的三个实验中,如果烧杯的大小不7.3 溶液浓稀的表示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溶质、溶剂的概念。
(2) 能正确区分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 掌握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质量关系。
(4) 掌握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和有关计算。
(5) 学会配制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 过程和方法目标:
(1) 通过课前有关资料收集、课堂表述,使 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能准确表述有关信息。
(2) 通过实验探究 ,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并进行初步的探究。
(3) 通过以小组合作形式的研究性学习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 通过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收集的资料和研究性学习的有关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溶液与生活密切相关。
(2) 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对化学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通过课前资料收集、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2. 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的计算。
三、 课前准备:
1. 课前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收集有关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医学等方面的应用等资料,每个小组推选一人在课堂上做简短汇报。
2. 做好实验的准备。
3. 教师做好有关投影片的制作。
四、 教学 过程:
学习课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想
引入课题 导语 小组代表简述收集的资料 使学生体验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并能提炼表达,使学生认识到在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处处离不开溶液。
简单评价总结,引入溶质质量分数。 听 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的定义;溶、溶质、溶剂三者关系;溶质、溶剂的确定。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205第一段。再通 过提问进行小结。 认真阅读,并划出要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认识一些常见的溶液 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溶液,让学生将知道的溶液及其组成并与同学们交流。 学生填表,然后交流。 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 定义及公式 指导学生按课文p204活动与探究中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启疑释疑,帮助形成规律性认识。 实验探究——观察现象——记录数据——比较分析——归纳结论——总结规律 培养学生完成一些简单化学实验的技能,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对他们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