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ppt50(9份打包)
- 资源简介:
元素周期律
学情分析 .doc
观课记录 .doc
教材分析 .doc
教学课件.ppt
教学设计 .doc
课标分析 .doc
课后反思 .doc
评测练习 .doc
效果分析 .doc
学 习 内 容 归纳整理
每
课
一
题 已知A、B两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
⑴若A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IA族,请回答:
①画出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②元素A、B具有 性(填“金属”“非金属”),且 强于 。
⑵若A的原子序数是17,请回答:
①写出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你认为A的非金属性比B的 (填“强”“弱”),请写出证明该观点的化学方程式
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从上往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
原因是: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
同周期元素性质预测
以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为例,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分析并预测:
Na Mg Al Si P S Cl
1.哪些元素具有金属性?哪些元素具有非金属性?
其性质强弱顺序如何?
2.从Na到Cl,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如何变化?
⑴结构分析: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逐渐 ;
原子半径逐渐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
⑵性质预测:
原子由易 电子递变为易 电子 (填“得”或“失”)元素由具有
性递变为具有 性(填“金属”或“非金属”)。
实
验
验
证
设计实验验证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
⑴利用下列试剂,你能设计出哪些实验方案g、Al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试剂:镁条、铝片、蒸馏水、稀盐酸、酚酞试液
实验方案:
1.验证实验的设计步骤:
⑴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可行的实验原理;
⑵根据实验原理中涉及的化学反应组织实验所需试剂和仪器;
⑶设计具体实验步骤,规范实验操作;
⑷综合考虑实验注意事项。
2.实验(1)的结论:
⑵利用下列试剂,你能设计出哪些实验方案来验证Si、P、S、Cl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试剂:Na2SiO3溶液、稀硫酸
实验方案:
1.实验(2)的结论:
2.总结归纳:
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分析总结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存在怎样的变化规律?原因是什么?
H
Li Be B C N O F
Na Mg Al Si P S Cl
K Ca ............................... Br
1.元素周期律: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练
习
I 1. A、B、C三种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显酸性、碱性、两性,则A、B、C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是 ( )
A.A>B>C B.B>C>A
C.A>C>B D.C>A>B
2.气态氢化物按稳定性递增顺序排列的一组( )
A.SiH4 、H2S 、PH3 、HCl
B.SiH4 、PH3 、HCl 、HF
C.HBr 、 HI 、HCl 、HF
D.CH4 、 NH3 、PH3 、HCl 1.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2.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练习II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① ②
3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4 ⑨ ⑩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学 习 内 容 解题方法:
1.写出①—⑩的元素符号;
2.找出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最
强的元素;
归纳整理
练
习
II
(1)表中最活泼的金属是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是 (写元素符号,下同)
⑵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名称是 ,分别写出该元素的氢氧化物与⑥、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⑶①、③、⑤、⑨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⑷⑤、⑥、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是 。
⑸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③、⑨金属性的强弱:
3.规范答题:
“元素符号”
“化学方程式”
“由大到小”
“由强到弱”
“实验方案”
学习小结 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的结构和性质三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结构
性质 位置
在学习本课时之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
1.初中学习了镁铝与酸的反应;
2.必修1学习了钠与水的反应,氢氧化铝的两性,氯气与氢气的反应;
3.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对比学习了碱金属、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及其原因。
4.学生已经充分理解了“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
在此基础上学习元素周期律,既是对前面知识的总结,更是升华:
1.由此我们总结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其原因;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及其原因;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据。
2.我们可以站到更高的角度来认识曾经学过的元素部分:原子的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素的性质;同主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相似性和递变性;同周期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也存在递变性;我们可以据此来预测某些未知物质的性质。
1.观看短剧:非常有意思的短剧,在其他班级里播放时,时常引的学生大笑。但是这节课因为有两个摄像机,学生们竟然都不敢笑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气氛没有变得活跃起来。
2.讨论阶段:这个班的学生素质还是比较好的,讨论的很热烈,也很充分。
3.展示阶段:因为有录象的缘故,学生都比较紧张,不象平时那么活跃,但是总算没有冷场,还是有非常大方的学生,主动起来回答问题。
4.实验阶段:学生最喜欢做实验了,但实验技能却不理想,滴加药品时竟然会出现一个同学手拿试管,另一个同学往试管中滴加药品的现象!振荡试管的动作也不规范,不是振动手腕,而是晃胳膊。
5.练习阶段:正确率非常高,说明还是理解了本课时的内容。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