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6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9/8 7:05:4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4道小题,约12230字。

  安徽省蚌埠市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原子量:Ag:108   C:12   N:14     O:16
  强调:所有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否则该大题不予计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酸跟强碱的反应热一定是中和热
  B.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38.6kJ/mol
  C.吸热反应的发生都需要加热,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容易发生
  D.表示中和热的离子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答案】D
  考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已知下列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Fe2O3(s)+3CO(g)═2Fe(s)+3CO2(g);△H=-26.7 kJ/mol
  ②2Fe3O4(s)+ CO2(g)═3Fe2O3(s)+ CO(g);△H=+50.75 kJ/mol
  ③3/2FeO(s)+1/2CO2(g)═1/2Fe3O4(s)+1/2CO(g);△H=+18.25 kJ/mol
  则反应Fe(s)+CO2 (g)= FeO(s)+CO(g)的焓变为
  A.+7.28 kJ/mol     B.-7.28 kJ/mol       C.+43.65 kJ/mol      D.-43.68 kJ/mol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盖斯定律可知,(①×3+②+③×4)÷6,得到反应FeO(s)+CO(g)=Fc(s)+CO2(g),
  △H==+7.28kJ/mol,则反应Fe(s)+CO2 (g)= FeO(s)+CO(g)的焓变为-7.28 kJ/mol,故选B。
  考点:考查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熟悉已知反应与目标反应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的基本方法是参照新的热化学方程式(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热化学方程式(一般2~3个)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乘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减,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求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的ΔH与原热化学方程式之间ΔH的换算关系。
  3.下图甲和乙是双液原电池装置。由图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s)+Cd2+(aq) = Cd(s)+Co2+(aq)
  B.由乙图可知,2Ag(s)+ Co2+(aq) = Co(s) +2Ag+(aq)反应能够发生
  C.盐挢的作用是形成闭合回路,并使两边溶液保持电中性,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
  D.乙图中,当有lmol电子通过外电路时,正极有54克Ag析出
  【答案】C
  考点:原电池的原理   
  4.有A、B、C、D四种金属,进行如下实验:①将A与B浸在稀硫酸中用导线相连,A逐渐溶解,B上有气泡逸出;②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③将B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D>C>A>B                        B.D>A>B>C
  C.D>B>A>C                        D.B>A>D>C
  【答案】B
  【解析】
  【答案】B
  考点:考查金属活泼性强弱的判断
  5.2004年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它用磺酸类质子溶剂,在200℃左右时供电,乙醇电池比甲醇电池效率高出32倍且更安全。电池总反应为:C2H5OH +3O2=2CO2 +3H2O,电池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极为电池的负极
  B.电池工作时电子在内电路中由a极经溶液到b极
  C.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2H5OH+3H2O-12e-==2CO2+12H+
  D.电池工作时,1mol乙醇被氧化时有6mol电子转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在燃料电池中,燃料乙醇在负极发生失电子的反应,氧气是在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反应,则a为负极,故A错误;B.电池工作时,电子在外电路中由a极经溶液到b极,内电路中是电解质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定向移动,故B错误;C.在燃料电池中,正极上是氧气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在酸性电解质环境下,正极的电极反应为:4H++O2+4e-=2H2O,燃料乙醇在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2H5OH+3H2O-12e-==2CO2+12H+,故C正确;D.根据电池反应:C2H5OH+3O2=2CO2+3H2O,则1mol乙醇被氧化失去12mol电子,所以1mol乙醇被氧化电路中转移12NA的电子,故D错误;答案为C。
  考点:考查原电池原理。
  6.500 mL (NO3)2的混合溶液中c(NO3-)=3mol/L,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11.2 L气体(标准状况),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1 mol电子           B.原混合溶液中c (K+)为1mol/L
  C.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D.电解后溶液中c(H+)为1mol/L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两极均收集到11.2L的气体,推出电解过程:第一阶段:阳极2H2O-4e-=O2↑+4H+,阴极Cu2++2e-=Cu,第二阶段:阳极2H2O-4e-=O2↑+4H+,阴极2H2O+2e-=H2↑+2OH-,根据得失电子数目守恒以及电极反应式,推出n(H2)=11.2L÷22.4mol=0.5mol;第二阶段产生n(O2)=0.25mol,则第一阶段产生n(O2)=0.25mol。
  A、上述过程中共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2mol,故A错误;B、根据第一阶段电极反应式,得失电子数目守恒,推出n(Cu2+)=0.5mol,溶液呈现电中性,c(K+)+2c(Cu2+)=c(NO3-),则c(K+)=3mol/L-2×(0.5mol÷0.5L)=1mol/L,故B错误;C、根据上述分析,电解得到n(Cu)=0.5mol,故C错误;D、第二阶段实际上电解水,第一阶段产生的n(H+)=1mol,则c(H+)=1mol÷0.5L=2mol•L-1,故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电解过程、化学计算等知识。
  7.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