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二教案(10份打包)
- 资源简介: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2.1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1课时) 教案.doc 89.00 KB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2.1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2课时) 教案.doc 85.00 KB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2.2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教案.doc 278.50 KB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2.3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教案.doc 573.50 KB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2.3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2 教案.doc 78.50 KB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2.3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3 教案.doc 82.00 KB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2.4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教案.doc 75.00 KB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复习1: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限度 教案.doc 108.50 KB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复习2: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教案.doc 92.50 KB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专题2 复习 教案.doc 0.96 MB
主备人 吴晓蒙 用案人 授课时间
课题 专题 2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1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不同的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达方式,知道反应的快慢受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条件的影响。
2.认识控制化学反应速率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3.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学会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
重点 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难点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主导活动
创设情境
展示图片资料,使学生了解自然界或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反应进行有快、慢之分。
例如,爆炸、铁桥生锈、奶的变质、溶洞的形成。
结合这些例子说明人类需要控制反应进行的快慢
提出问题]
怎样比较和判断反应的快慢?请提出你认为可行的方法,并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取两只小烧杯,各加入25mL蒸馏水、无水酒精。取两小块绿豆般大小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分别投入盛有蒸馏水、酒精的两只小烧杯中,观察、比较和记录发生的现象。通过观察可得,蒸馏水与金属钠的反应比无水酒精剧烈,钠较快消失,产生的气泡十分剧烈,使钠在水面迅速游动,而金属钠在无水酒精中只是缓缓放出气体。
教师补充讲解
同学们通过肉眼观察来比较两种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实验还说明反应主要决定于反应物的性质。但是,如果只是研究一个化学反应的快慢,例如只判断金属钠与无水酒精反应的快慢,该怎么办?
交流讨论
归纳小结
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两种或几种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但是要判断一个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应当看该反应反应物单位时间里减少的量或生成物单位时间增加的量。由于反应都在一定的容器或一定体积的溶液中进行,反应物或生成物量的变化可以通过容器或溶液中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概念: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 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V=
△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
△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3、其常用单位是mol/(L.min)或mol/(L.s)
例题:
2 L密闭容器中,投入5 mol N2、8 mol H2,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反应,2 min 时测得容器内生成NH3 4 mol。求该反应用N2、H2、NH3表示的反应速率及速率之比。
强调:
①同一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减少量和生成物的增加量即转化量与方程式的计量数是成正比的。
板书
②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不一定相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③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即:对于反应 aA+bB==cC+dD
有v(A)︰v(B)︰v(C)︰v(D)=a︰b︰c︰d
④固体或纯液体,其浓度可视为常数。因此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注 意:
1.物质的量浓度可以从溶液中迁移到气体中来。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压强下,气体B的物质的量浓度c(B)=n(B)/V
2.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某一种反应物的浓度的变化表示,也可以用某一种生成物的浓度变化表示。
3.由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浓度是随着时间连续不断的变化的。所以化学反应速率有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之分。在中学化学里,通常所说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且均取正值,无负值。
4.同一反应选用不同物质浓度的改变量表示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是表示意义相同。即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也就代表了整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
5.各物质表示的速率比等于该反应的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6.在一定温度下,固体和纯液体物质单位体积内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物质的量浓度为常数。因此,它们的化学反应速率也被视为常数。由此可见,现在采用的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交流讨论
我们已经知道,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而外界条件也是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请大家依据自己的经验和学过的知识来讨论哪些外界条件能影响反应速率,又是怎样影响的?
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P30 活动与探究]
探究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归纳小结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规律]
内因
外
因
[课堂练习]
1、在一个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
4NH3(气)+5O2(气) 4NO(气)+6H2O(气),3OS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 x为( )[A、VO =0.01mol/L(L•S) B、VNO=0.008mol/(L•S)
C、VH O=0.003mol/(L•S) D、VNH =0.002mol/(L•S)
2、把镁条投入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可用下图表示,在下列因素中:①盐算浓度
②镁条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温度
④氯离子的浓度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主备人 用案人 授课时间
课题 专题 2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第2课时)
化学反应限度
教学目标 认识可逆反应、化学反应限度的涵义,初步学会根据反应速率判断化学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初步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重点 化学反应限度的涵义和特征 难点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主导活动
复习回顾
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我们已经学过了可逆反应的概念,那么,什么叫可逆反应?
课题引入
分析氯水的成份,可知,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成生成物。
板书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1.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反应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
表2—1 FeCl3溶液与KI溶液反应程度的实验
实验 现象 结论
①FeCl3溶液与KI溶液反应
②在反应①的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静置
③取②的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
表2—2 铜与AgNO3溶液反应程度的实验
实验 现象 结论
铜与AgNO3溶液反应
在铜器与AgNO3溶液反应后的清液中加KBr溶液
(2)可逆反应的普遍性:大部分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3)可逆反应的特点:
①正反应和逆反应既对立又统一;
②正反应和逆反应发生的性质相同;
③正反应和逆反应发生的条件相同;
④反应物、生成物共同存在;
⑤能量转化互逆;
⑥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讲解导入
由可逆反应的特点并结合生活常识(如拔河、商场的进出人流等),引入化学平衡。
板书2.化学平衡:
交流与讨论
P32分析合成氨反应中正、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P32
(2)化学平衡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化学平衡只存在于可逆反应中;
②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
③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且大于0;
④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⑤改变外界条件时,平衡会发生移动。(旧的平衡将被破坏,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是按照方程式中的系数比进行反应的,那么,在实际反应中,反应物能否按相应的计量关系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呢?在化学的发展史上,有一件与之有关的事曾经引起了化学家极大的兴趣。(炼铁高炉尾气之谜)。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反应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说明。
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
上述实验说明反应并不完全。科学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许多反应都是可逆的,如氯气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氮气与氢气的反应等。
提问]
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不能完全消耗,存在着一个反应程度的问题,请分析当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化学反应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从速率、物质的浓度两方面来分析)
交流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
归纳
可逆反应有两个方向,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将保持不变,反应达到最大的限度。
讲解
当反应的条件改变后,若正、逆反应速率不能保持相等,反应原有的限度改变,浓度、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的改变都可能改变反应原有的化学限度。在工业生产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规律,选择和控制反应的条件,使化学反应能更好地符合人们的预期效果。
问题解决
为什么增加高炉的高度不能减少CO的浓度?
(1) 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减少CO的浓度?
总结
化学反应限度的涵义、影响因素及研究化学反应限度的实际意义。
1.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对于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来说的?
2.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有哪些?
3.影响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注意:
1. 化学反应中,只有可逆反应才能形成化学平衡。非可逆反应不能形成化学平衡。
2. 可逆反应需要在有关条件(如物质的温度,气体的压强、物质的浓度等)确定的前提下才能够形成化学平衡。
3. 化学平衡是可逆反应进行的最大限度。
4. 化学平衡的特点:“动、定、变”
a.反应物与生成物处于动态平衡,在化学平衡状态,可逆反应的正反应和逆反应都还在不断的进行着,只是此时V正=V逆(且都大于0)。而不是停止了化学反应。
b.在化学平衡状态,任何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保持一定,百分组成保持一定;(或说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含量保持一定)
c.影响平衡的外界条件改变,平衡状态即被破坏,发生平衡移动。
3.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化学平衡状态是与外界条件有关的。外界某种条件改变时,使正、逆反应速率不等,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物质的百分含量(或浓度)也随之改变,原来的平衡被破坏直到建立新条件下的另一种平衡状态。
影响化学平衡的重要条件有:浓度、压强、温度。
三、典型例题:
对于可逆反应M+N Q 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M、N全部变成了Q
C.反应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百分组成不再变化
D.反应已经停止
随堂检学
1. 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B.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D.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2.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 B+3C,在四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
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
A υA=2mol/(L•min) υB=2mol/(L•min)
B υA=2mol/(L•min)
υC=2mol/(L•min)
C υA=1mol/(L•min) υB=2mol/(L•min)
D υA=1mol/(L•min) υC=1.5mol/(L•min)
主备人 吴晓蒙 用案人 授课时间
课题 第二专题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变化的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 了解吸热与放热反应的判断方法。
3. 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重点 吸热与放热反应的判断方法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主导活动
新课引入:
报道:2006年9月5日,从北京开往拉萨的T27次列车,载着2000盒试销的“自热米饭”,沿着“天路”开往青藏高原。所谓“自热米饭”,即不用明火和电力便可将冷饭加热,将生米煮成熟饭的一种快餐。
1、阅读课本34页<你知道吗> 讨论 作答
研究发现: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
实验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一:镁条与盐酸反应,用手触摸试管,感受温度的变化。
实验二: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反应,用手触摸小烧杯的外壁,感受温度的变化
【实验探究】见课本35页<交流与讨论>
1、判断下列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1)镁条点燃后燃烧
(2)高温煅烧石灰石
(3)氧化钙与水的反应
(4)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利用你的实验药品来验证(3)、(4)两个反应的热量变化情况。
注意:反应(3)在烧杯中放2块生石灰,滴入1胶头滴管的水。
【成果展示】
根据所提供的信息绘制出放热与吸热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过程
反应物旧键的断裂 生成物新键的形成
吸收能量 放出能量
【点评提升】判断化学反应为吸热或放热的方法
断裂反应物的旧键吸收的总热量
形成生成物的新键放出的总热量
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断裂反应物的旧键吸收的总热量
形成生成物的新键放出的总热量 吸热反应
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检测反馈】
1、在H2(g)+Cl2(g)==2HCl(g) 中,1mol H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436.4kJ的能量, 1mol Cl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242.7 kJ的能量, 1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需要释放431.8kJ的能量,试判断该反应为_______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反应就可发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不一定是吸 热反应
B.化学反应开始时都需要吸收热量
C.放热反应一定不需要加热
D.可逆反应若正向放热,则逆向一定吸热
【质疑探究】如何表示反应中放出或者吸收的热量呢
1.H2 + Cl2==2HCl
H2(g) + Cl2(g)==2HCl(g) △H = - 184.6kJ•mol-1
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同时表示物质变化和热量变化,不要写反应条件和气体沉淀符号,要注明物质聚集状态
2.2H2(g) + O2(g)==2H2O(g) △H = -483.6 kJ•mol-1
2H2(g) + O2(g)==2H2O(l) △H = -571.6kJ•mol-1
同种物质聚集状态不同,能量变化不同
3.2H2(g) + O2(g)== 2H2O(l) △H =-571.6kJ•mol-1
H2(g) +1/2O2(g)==H2O(l) △H =-285.8kJ•mol-1
△H 的值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用分数或小数
【成果展示】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
(1)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标明其聚集状态,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
(2)不用写反应条件
(3)用△H标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放热为“-”,吸热为“+”,单位是kJ•mol-1 。
(4)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5)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也不同,即△H 的值与计量数成正比。
【检测反馈】
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 1mol C与1mol 水蒸气反应生成1mol CO 和1mol H2,需要吸收 131.5 kJ的热量。
2、0.5mol N2 (g)与适量 H2(g)完全反应,生成NH3(g),放出46.1kJ热量。
3.10g CaCO3完全分解生成CaO和CO2吸收17.56kJ 的热量。
4、下列对热化学方程式
H2(g)+ I2(g)=2HI(g);△H = +52kJ•mol-1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mol氢气和1mol碘蒸气完全反应需要吸收26kJ热量
B.1个氢分子和1个碘分子完全反应需要吸收52kJ热量
C.1molH2(g)与1molI2(g)完全反应生成2molHI气体需吸收52kJ热量
D.1molH2(g)与1molI2(g)完全反应放出26kJ热量
【点评提升】
1、△H的“+”与“-”一定要注明,“+”代表吸热,“-”代表放热。
2、△H的数值一定要与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体现定量计算。
3、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