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ppt3(2份打包)
- 资源简介:
原电池 21张ppt.ppt 2.05 MB
原电池 教学设计.doc 49.00 KB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也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更是高考的热点。本节课是对《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丰富和延伸,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对电池效率的探究,引出半电池、盐桥、内电路、外电路等概念,从本质上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在必修2基础上的深化,为后面化学电源的学习做铺垫,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不仅包含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并彼此结合、穿插渗透;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的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同时为学生了解各类化学电源及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很好教材。
二、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高一《化学2——必修》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且建立起电极反应的概念,能够正确地判断阴极和阳极,同时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从直观实验入手,进行具体分析,一步步构建从直观到抽象,从典型到一般的思维模式。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铜锌原电池的分析,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根据电流的方向判断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方法,以及电极反应的概念;掌握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会进行简单的原电池设计。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进一步从能量的角度理解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贡献。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本节课采用分组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交流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首先创设实验情景,给学生创设大量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发挥的空间。然后利用多媒体flash动画从微观、动态的角度展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这种利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和多媒体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突破了本节的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参与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联想•质疑 引入新课 回答问题 多媒体展示图片
分组实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提出问题
个别指导学生实验 动手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交流讨论 实验所需器材
归纳总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讲解,规范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板书电极反应式 结合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Flash动画展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