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ppt13(2份打包)
- 资源简介: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doc 43.00 KB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第一课时)10张ppt.ppt 1.05 MB
教学主题
第一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的第一课时。
高中选修阶段的原电池工作原理是在《化学2》知识上的加深与发展。《化学二》重在引导学生观察原电池实验现象,通过现象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原电池有关的实例。《选修四》主要要求学生对原电池工作原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的认识等,提高的是学生对原电池本质条件(氧化还原反应)、实用性开发等方面的认知发展,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而且要求学生能根据有关原理进行原电池设计,并写出相应的电极反应。此外,本节教材与‘《化学二》原电池的结构相比,提出了“盐桥”的组成和作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电化学原理相关知识,也为学生理解和运用电化学的知识奠定了基础,同时将实验探究充分融入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为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创设了平台。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必修2中接触了锌铜(稀硫酸)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只了解简单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但对于理解原电池本质条件(氧化还原反应)等还不透彻。所以本节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在加深理解原电池原理的基础上,体会必修2中单液原电池的缺点,并根据实际需要,能设计出较为科学的原电池模型(双液或盐桥原电池),体会盐桥的设置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实验设计的改进,而是思维模式的一个突破,有盐桥的原电池装置优点是能持续、稳定产生电流。对学生来说,目前的高中学生往往容易固守原有的知识,在打破对原有原电池的认识,发现简单原电池存在的缺点,从而引入盐桥的概念,所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需要进行一次较大的跨越。但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高二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往往不满足于老师告诉他是什么,而更愿意自己去探索是什么和为什么,所以一定会客服困难,不断革新。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能写出电极反应式。
(2)通过实验与分析,初步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3)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并享受探究带来的快乐,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2)增强联系实际学习化学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课件:根据本节课内容制作的PPT课件。
2.多媒体资源库:各种电池包括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等资料图片,关于原电池的趣味小故事,不同的原电池装置等。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大量的图形从资料库中下载然后应用,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3.实验用品:电极有铁、铜、锌、石墨;溶液有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无水乙醇、电线、电流计。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环节一:创设情境-回顾原电池 展示西红柿、铜、锌装置,提出问题
自己动手,分析趣味实验,引出话题。 趣味实验
环节二:自主探究-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投影实验材料:铁、铜、锌、石墨、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无水乙醇、电线、电流计等。 分组实验:学生从中挑选材料设计原电池。并展示成果 投影
环节三:评价 对比实验 评价各组装置的区别,体会单液原电池与双液原电池的优缺点 PPT图片 原电池.ppt
环节四:整合运用-建构知识网络 多个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单池原电池和双池原电池的设计思路,探讨盐桥的作用。 学生交流讨论当堂训练,检测评价 动画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节课符合新课程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通过实验设计小组成员合作好,动手能力强,观察仔细,实验记录规范。让学生体验了“大胆猜、动手做、仔细看、动脑想”的自主探究的全过程,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如微课、PPT等对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