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版本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13份打包)
- 资源简介:
高中化学(必修二 人教版)1.1 元素周期表 教案.doc 2.07 MB
高中化学(必修二 人教版)1.2 元素周期律 教案.doc 806.50 KB
高中化学(必修二 人教版)1.3 化学键 教案.doc 393.00 KB
高中化学(必修二 人教版)2.1 化学能与热能 教案.doc 622.00 KB
高中化学(必修二 人教版)2.2 化学能与电能 教案.doc 394.50 KB
高中化学(必修二 人教版)2.3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教案.doc 430.00 KB
高中化学(必修二 人教版)3.1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教案.doc 1.31 MB
高中化学(必修二 人教版)3.1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教案).doc 500.21 KB
高中化学(必修二 人教版)3.2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教案.doc 1.01 MB
高中化学(必修二 人教版)3.3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教案.doc 652.00 KB
高中化学(必修二 人教版)3.4 基本营养物质 教案.doc 171.50 KB
高中化学(必修二 人教版)4.1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教案.doc 1.70 MB
高中化学(必修二 人教版)4.2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教案.doc 1.34 MB
教 案
课题: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 ——原子结构 授课班级
课 时
教
学
目
的 知识
与
技能 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ZX和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2、知道元素、核素、同伴素的涵义;
3、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
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重 点 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难 点 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 ------ 原子结构
一.原子结构
1. 原子核的构成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2、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近似原子量
原子 A ZX
3、阳离子 aWm+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 bYn-: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n
二.核素、同位素
1、定义: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原子)互为同位素。
2、同位素的特点
① 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②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其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即丰度)一般是不变的。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提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回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引出课题】这一节就从探讨原子的结构开始我们的学习。
【讲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史
1、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 :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2、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3、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中性原子。
4、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一样运转。 (空心球)
5、波尔原子模型(1913年):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
6.电子云模型: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投影】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 2.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
3.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 4.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提问】两千多年以来,科学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一个物体一直分割下去,将会怎样?能不能找到一种组成物质的最基本粒子?
【板书】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 ------ 原子结构
【复习回顾】什么是原子、分子、元素?
【回答】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中的最小粒子
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那么,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一、原子结构
1、 原子核的构成
【投影】原子结构示意图
【讲解】原子是由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而核外电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提问】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和电量怎样?
【回答】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板书】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讲解】原子核半径小于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体积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如同大型体育场与蚂蚊)。但原子核虽小,但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几乎集中了原子的所有质量,且密度很大。
【讲解】下面我们根据上表来分析一下原子的质量,从表中可以看出,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均近似等于1,而电子的质量只有质子质量的1/1836,若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加起来,所得数值便近似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我们将其称为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中子数用符号N表示,则得出如下关系:
【板书】2、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近似原子量
【讲解】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AZ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原子,如126C表示质量数为12,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的碳原子
【投影】
【思考与交流】思考:168O2-各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随堂练习】
粒子符号 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A 用AZX表示为
O 8 18
Al 14 27
Ar 18 22
Cl 3517Cl
H 11H
【讲解】由以上的练习我们可以得出,组成原子的各粒子间的关系可表示如下
【板书】
原子 A ZX
【思考与交流】
1、假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或失去电子,它还显电中性吗?此时,它还可以称为原子吗?
2、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所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讲解】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该离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该离子是阴离子,带负电荷
【随堂练习】
粒子符号 质子数 电子数
S2- 16 18
AXn+ x x-n
AXm- Y-m y
NH4+ 11 10
OH- 9 10
【板书】3、阳离子 aWm+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 bYn-: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n
【迁移与应用】
1.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用3717Cl符号表示某种原子,请你谈谈图中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2.某二价阳离子含有10个电子,12个中子,求质量数。
3.元素R的一个原子,质量数为 a ,其阴离子Rn-有b个电子,求中子数。
【过渡】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那么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那么,中子数是否也相同呢?
【投影】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比较】三种氢原子结构的异同。
【讲解】科学研究证明,同种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H的原子有以下三种
【投影】
氢元素原子核 原子名称 元素符号
(AZX)
质子数(Z) 中子数(N)
1 0 氕 11H
1 1 氘 21H
1 2 氚 31H
【提问】三种原子结构有什么异同呢?
【回答】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提问】那它们是否为同一种元素呢?
【回答】是,因为他们质子数相同
【讲解】对,都属于氢元素,我们又把它互称为同位素
【提问】是否是同一种原子
【回答】不是,因为中子数目不一样
【板书】二.核素、同位素
1、定义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讲解】“同位”指几种同位素的质子数相同,在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许多元素具有多种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虽然核内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板书】2、同位素的特点
① 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②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其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即丰度)一般是不变的。
【讲解】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我们平常所说的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百分比标出来的平均值。
【交流与研讨】生物体在生命存续期间保留的一种碳原子----碳-14 (14 6C)会在其死亡后衰变,测量考古遗址中发现的遗物里碳-14的数量,可以推断出它的存在年代。根据课本内容与网上资料:阐述14 6C在考古上的应用;列举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简介】1.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疾病的诊断
2.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疾病的治疗
3.未来的能添一一一核聚变能
【随堂练习】
1.法国里昂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粒子不显电性 B.该粒子质量数为4
C.与氢元素的质子数相同 D.该粒子质量比氢原子大
2.已知A2-、B-、C+、D2+、E3+五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与它们对应的原子的核电荷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
3.现有bXn-和aYm+两种离子,它们的电子数相同,则 a 与下列式子有相等关系的是( )
(A)b-m-n (B) b+m+n
(C)b-m+n (D) b+m-n
4.某元素的阳离子Rn+,核外共用x个电子,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该元素原子里的中子数为( )
(A)A-x-n (B)A-x+n
(C)A+x-n (D)A+x+n
12
课题: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一) 授课班级
课 时
教
学
目
的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事物认识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特殊到一半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物质观
重 点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难 点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知识
结构
与
板书
设计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一)
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层的划分
电子层(n) 1、2、3、4、5、6、7
电子层符号 K、L、M、N、O、P、Q
离核距离 近 远
能量高低 低 高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引言】我们已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那么这张表又有何意义呢?我们能否从其中总结出元素的
某些性质规律,以方便我们应用,解决新的问题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教师】元素的性质是由组成该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的,因此我们讨论性质之前,必须先来熟悉一下
原子的结构。
【展示】电子层模型示意图
【讲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相对于原子很小,即在原子内部,原子核外,有
一个偌大的空间供电子运动。如果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运动情况比较简单。对于多电子原子来讲,电
子运动时是否会在原子内打架呢?它们有没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知
识。
【板书】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讲解】科学研究证明,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它们分别在能量不同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
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分别用n=1、2、3、4、5、6、7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
并分别用符号K、L、M、N、O、P、Q来表示。通常,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
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这就相当于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离引力中心越近,能量越低;越远,
能量越高。
【板书】1、电子层的划分
电子层(n) 1、 2、3、4、 5、6、7
电子层符号 K、L、M、N、O、P、Q
离核距离 近 远
能量高低 低 高
【设疑】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于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尽可能的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在
填充下一层。那么,每个电子层最多可以排布多少个电子呢?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有没有可以遵循
的规律呢?
【思考】下面请大家分析课本12页表1-2,根据原子光谱和理论分析得出的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原
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看能不能总结出某些规律。。
核电荷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各层电子数
K L M
1 氢 H 1
2 氦 He 2
3 锂 Li 2 1
4 铍 Be 2 2
5 硼 B 2 3
6 碳 C 2 4
7 氮 N 2 5
8 氧 O 2 6
9 氟 F 2 7
10 氖 Ne 2 8
11 钠 Na 2 8 1
12 镁 Mg 2 8 2
13 铝 Al 2 8 3
14 硅 Si 2 8 4
15 磷 P 2 8 5
16 硫 S 2 8 6
17 氯 Cl 2 8 7
18 氩 Ar 2 8 8
【讲解并板书】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个(n表示电子层)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即排满K层再排L层,排满L层才排M层)。
【教师】以上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机械套用。知道了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电子层的排布规律
以后,我们就可以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如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 ,请大家
说出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学生】圆圈表示原子核,+11表示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电子数。
【练习】1、判断下列示意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A、B、C、D均错)A、B违反了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排布规律,C的第一电子层上应为2个电子,D项不符合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的排布规律。
2.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画出下列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1)3Li 11Na 19K 37Rb 55Cs
(2)9F 17Cl 35Br 53I
(3)2He 10Ne 18Ar 36Kr 54Xe
【提问】请大家分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层排布。稀有气体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除氦为2个外,其余均为8个。
【提问】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哪层电子?稀有气体原名为惰性气体,为什么?
【学生】主要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懒惰,不活泼,一般不易和其他物质发学生化学反应。
【教师】我们把以上分析归纳起来,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的原子,不易起化学反应。
【教师】通常,我们把最外层8个电子(只有K层时为2个电子)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一般不
与其他物质发学生化学反应。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8(K层小于2)时,是不稳定结构。在化
学反应中,具有不稳定结构的原子,总是“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使自己的结构趋向于稳定结构。
【教师】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素的主要化学性质。从初中所学知识,
我们知道,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失去电子达到相对稳
定结构;而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一般多于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而达到8个电子的相对
稳定结构。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的阴阳离子也可用结构示意图来表示。
【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知道了多电子 中的电子排布并不是杂乱
无章的,而是遵循一定规律排布的。
【迁移与应用】
1.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各是什么微粒?
2.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
【点评】通过上述应用,使学生加深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的认识,对容易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自我发现,以加深印象。
【探究与应用】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殊性:
(1)原子中无中子的原子:
(2)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
(3)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5)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
(6)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
(7)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
(8)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
(9)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10)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11)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13
课题:第三节 化学键(一)
离子键 授课班级
课 时
教
学
目
的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重 点 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难 点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第三节 化学键
一、离子键
1.定义:阴阳离子结合形成化合物时的这种静电的作用,叫作离子键。
(1)、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2)、成键性质:静电作用(静电引力和斥力)
2、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 M Mn+
化合 离子键
活泼非金属 X Xm-
3.离子键的实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
二.电子式
1.表示原子:
2.表示简单离子:
3.表示离子化合物 :
4.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活动
【引言】从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一百多元素,元素原子可以相互碰撞形成分子,那是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可以相互碰撞形成新的物质呢?
学生举例说明
【讲解】以上例子可知,原子和原子相遇时,有的能够反应有的不能反应。在能够组合的原子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力的作用,比如说,苹果能掉在地上因为有万有引力的存在。对于微观世界里的物质来说也是一样,也存在力的作用。元素的原子通过什么作用形成物质的呢?这就是化学键,也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第三节 化学键
【讲解】根据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实质不同,我们可以将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种类。首先我们来学习离子键。
【板书】一、离子键
【展示】氯化钠样品和氯化钠晶体结构示意图
【思考与交流】氯原子和钠原子为什么能自动结合形成稳定的氯化钠呢?
【讲解】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氯化钠的形成。
【视频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
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再用滤纸吸干上面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化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
【学生】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投影】
现象:钠燃烧、集气瓶内大量白色烟
方程式: 2Na+Cl2 2NaCl
【讲解】从宏观上讲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新的物质氯化钠,若从微观角度考虑,又该如何解释呢?
【讲解】在加热的情况下氯气分子先被破坏成氯原子,氯原子在和钠原子组合生成新的物质。
【讲解】那么氯原子和钠原子又是以怎样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他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作用力?
【投影】视频演示NaCl的微观形成过程
【讲解】钠与氯气反应时,由于钠的金属性很强,在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而形8电子稳定结构;而氯的非金属性很强,在反应中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层上,使钠原子和氯原子分别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因此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离子化合物。我们把阴阳离子结合形成化合物时的这种静电的作用,叫作离子键。
【板书】1.定义:阴阳离子结合形成化合物时的这种静电的作用,叫作离子键。
【讲解】从定义上分析离子键形成的条件和构成粒子
【板书】
(1)、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2)、成键性质:静电作用(静电引力和斥力)
【思考与交流】在氯化钠晶体中,Na+和Cl- 间存在哪些力?
【回答】Na+离子和Cl-离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之间的静电相互吸引作用
【讲解】阴阳离子间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当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作用达到平衡,阴阳离子间形成稳定的化学键。
【板书】2、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 M Mn+
化合
离子键
活泼非金属 X Xm-
【讲解】原子形成离子键以后离子间吸引和排斥作用达到平衡,成键后体系能量降低。
【板书】3.离子键的实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
【讲解】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所以一般离子化合物都很稳定。
【提问】要想形成离子键、就必须有能提供阴、阳离子的物质,那么哪些物质能提供阴、阳离子呢?
【投影小结】 (1) 活泼的金属元素(IA,IIA)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VIA,VIIA)之间的化合物。
(2) 活泼的金属元素和酸根离子形成的盐
(3) 铵盐子和酸根离子(或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盐。
【讲解】不是只有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才能形成离子键,如铵离子与氯离子也能形成离子键、钠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也能形成离子键。
【讲解】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我们初中所学过的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的盐、碱、低价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离子化合物,所以它们都含有离子键。
【提问】(1)所有金属和非金属化合都能形成离子键吗?举例说明。
【回答】AlCl3 、AlBr3、AlI3化合物中,铝与氯之间所形成的并非离子键,均不是离子化合物
【提问】(2)所有非金属化合都不能形成离子键吗?举例说明。
【回答】NH4Cl 、NH4Br 等化合物。NH4+、CO32―、SO42―、OH―等原子团也能与活泼的非金属或金属元素形成离子键。强碱与大多数盐都存在离子键。
【思考与交流】Cl―和Na+通过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NaCl,那么NaCl晶体到底是不是由NaCl分子构成的呢?
【回答】在NaCl晶体中不存在NaCl分子,只有在蒸气状态时才有NaCl分子
【讲解】在NaCl晶体中,每个Na+ 同时吸引着6个Cl-,每个Cl- 也同时吸引着6个Na+,Na+和Cl- 以离子键相结合,构成晶体的粒子是离子,不存在单个的NaCl分子,晶体里阴阳离子个数比是1:1,所以NaCl表示离子晶体中离子个数比的化学式,而不是表示分子组成的分子式
【讲解】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学生变化,为了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的方便,我们引进只表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一个式子——电子式。
【板书】二、电子式
【讲解】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如Na、Mg、Cl、O的电子式我们可分别表示为:
【板书】1、表示原子
Na× ×Mg× •Cl •O•
【练习】 Al Si P S H
【讲解】习惯上,写的时候要求对称。
【讲解】电子式同样可以用来表示阴阳离子,例如
【板书】2、表示简单离子:
阳离子:Na+ Mg2+ Al3+
阴离子: [∶S∶]2- [∶Cl∶]- [∶O∶]2-
【练习】 Ca2+ Br- K+ F –
【讲解】①.电子式最外层电子数用•(或×)表示;
②.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还应用[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电荷字样;
③.阳离子不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只需标出所带的电荷数。
【板书】3、表示离子化合物 NaF MgO KCl
Na+[∶F∶]- Mg2+[∶O∶]2- Mg2+ K+[∶Cl∶]-
【练习】 KBr NaCl
【提问]对于象MgCl2、Na2O之类的化合物应该如何用电子式来表示呢?
【思考】学生自己动手写,教教师在此基础上小结,说出其中的注意点
【讲解】书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时,相同离子不能合并,且一般对称排列.
【讲解】对于以上我们所学习的电子式的表示是为了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板书】4、.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讲解】①反应物要用原子的电子式表示,而不是用分子式或分子的电子式表示;
学生成物中“同类项”,只能分写,不能合并。
②箭头表示电子转移情况,可不采用
③离子化合物形成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连接反应物和学生成物一般用“→”不用“====”。
【练习】 用电子式表示MgO和K2S的形成过程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及电子式的有关知识。知道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电子式不仅可以用来表示原子、离子,还可以用来表示物质分子及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由宏观展示,引入学生微观思考
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抓住学生的知识生长点
从原子结构入手,激发学生求知欲,从宏观到微观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从原子结构入手进行分析离子键形成过程及本质,同时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加深对静电作用的理解,突破难点的同时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认识问题
加强对离子键概念的理解
深入掌握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