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4份)
- 资源简介: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打包4套)(新版)新人教版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09388.doc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09391.doc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09390.doc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09389.doc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理解什么是纯净物、混合物,并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3.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4.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5.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操作,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及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2.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重点难点:
重点
1.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
1.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
2.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燃烧匙、酒精灯、集气瓶、水 、火柴、烧杯、玻璃导管、红磷;有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作用的图片以及大气污染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空气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可对空气的组成,相信大家都不十分的清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空气的复杂性。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为了搞清楚这一问题,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他借助天平,以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用定量的方法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图片展示]
[分析]拉瓦锡最早用实验得出了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探究
1.实验导入
师:下面仿照拉瓦锡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没有物质。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进行实验,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2.分析讨论
师:请把观察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提问](1)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试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2)红磷熄灭,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3)烧杯中的水为什么会倒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a:实验成功,描述现象;
b: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分组讨论、交流结果:
课题2 氧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3.认识硫、磷、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4.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化学变化中,体验从化学中学到的知识,知道化合反应的重要用途。
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准备:
氧气(四瓶)、火柴梗、硫粉、木炭、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等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试管迅速把快要熄灭的木条伸进试管中(如图所示)。
2.观察比较木条在空气中和在纯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思考:此现象说明什么?
二、推进新课
[展示]出示一瓶制好的氧气。
(1)请学生观察。
(2)闻一闻:氧气有气味吗?
(3)思考: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于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总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比空气的密度略大。它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二)氧气的检验
[演示]实验2—2
[现象]带火星的火柴梗复燃。
[结论]氧气能使带火星的火柴梗复燃。
师:如何检验是否为氧气?
生:把带火星的火柴梗伸入集气瓶,若复燃则为氧气。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1.能与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演示]实验2—3
[现象]在空气中:(1)淡蓝色火焰,(2)放热,(3)有刺激性气味;
在氧气中:(1)蓝紫色火焰、火焰更明亮,(2)放热,(3)有刺激性气味。
[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分析]硫燃烧生成的这种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是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这个反应可用下式表示: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2.能与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实验]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
[现象]在空气中:(1)发出红光,燃烧不剧烈,(2)放热,(3)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在氧气中:(1)发出白光、剧烈燃烧,(2)放热,(3)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火焰更明亮。这个反应可用下式表示: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3.能与铁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 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重点难点:
重点 氧气的制取原理。
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准备:
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硫酸铜溶液、小木条、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到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在反应中放出热量。氧气可用来供给病人呼吸,供给登山、潜水运动员呼吸;还用于气焊、气割,还用于火箭的发射等。上节课,我们已经利用氧气做了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但在这些实验中,我们所用的氧气从何而来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法。
二、推进新课
制取氧气有两种方法: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方法:分离液态空气。
[思考]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
[回答]属于物理变化,因为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并没有生成新物质。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师参照教材第37页图2-14,引导学生说出仪器名称和用途,观察药品颜色。
[课件展示]实验2-5内容
师: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它受热时分解出什么气体?
生:氧气。
师:对!生成了什么?
生: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实验2-5的另一项内容。
实验内容 现象 原因 快慢
①过氧化氢溶液
(不加热)②过氧化氢溶液(加热)
③单独加热二氧化锰
④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学生按表格内容做实验并观察、记录、分析。
[分析]①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②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受热时能产生氧气。
③加热二氧化锰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④不加热,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
[结论]实验室可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或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师:从上面的实验中可以看出,有二氧化锰时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可产生氧气,没有二氧化锰时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也能产生氧气,那么二氧化锰是一种反应物,还是起别的作用呢?
[实验]待上述实验④中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本已不产生气泡的试管,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不进行加热,又会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
[结论]产生的气体还是氧气。
(提示:多次重复上述实验,还能观察到同样的现象。)
[分析]说明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既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那么它的质量有没有改变呢?科学家们经过精确的实验,得出了“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未变”的结论。
(提示: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过滤、洗净、干燥,再称量,比较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发现没有变化。)
师:既然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那么它在这里到底起一个什么作用呢?
[分析]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溶液需要加热才能产生氧气,而加入二氧化锰后,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