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水》教案
- 资源简介:
约9980字。
第四节 自然界中的水
学习目标
1.地球上各中状态的水的分布,以及淡水的总含量。
2.了解世界上缺水的国家和我国缺水的城市数量,树立节水观念,形成节水意识。
3.掌握电解水的实验中的一些要点和事项,并知道电解水时两极各产生了什么气体。
4.通过电解水实验知道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中的各原子打散后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微粒,而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发生改变”。
5.能写出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和化学式的表达式。
6.能区别一些常见的现象的区别,如电解水和水的煮沸两者有什么不同。
7.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能理解“水可以开发成能源”这句话。还能比较把水生成氢气通过哪种方法最好。
8.掌握硬水和软水的含义,学会区别硬水和软水的实验操作。
9.了解硬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知道水净化的意义和学会简单的净化水的方法。
10.掌握“过滤”实验操作的“一贴”、“二低”、“三靠”的含义和过滤的应用。
11.知道自来水的产生原理,能区别自来水的生产步骤中各步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2.了解水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知道一些节约用水的方法。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与疑点
1.重点:水的组成,过滤的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2.难点: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实验分析,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3.疑点:硬水和软水的含义和区别;自然界中的水含量很多但能利用的淡水却有限。
教材解读
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1)电解水实验
正极:氧气(O2)
负极:氢气(H2)
正负极气体的体积比
1:2
(2)电解水时加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
(3)如何检验两极的气体 电解水时,通的是6—8伏的直流电。正极产生的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O2);负极产生的是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的气体—氢气(H2),正负极的体积比约为1:2。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能力,加速水的电解速率。
为了检验氢气燃烧后的产物,可以把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通过烧杯壁上产生的水雾推断氢气燃烧产生了水。
水的净化
(1)蒸发
蒸发的原理:把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后,溶液中溶解的物质就会析出。
(2)硬水
(3)软水
(4)硬水的危害
(5)平时如何鉴别硬水和软水
如何判断江、河、湖泊、海洋里的水是混合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这些水蒸发,蒸发后会在蒸发皿中会留下残渣,而蒸馏水在蒸发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这也可以用来简单的区别蒸馏水和其它含杂质的水。
如水中溶解了较多含钙、镁物质的水就是硬水。把不含这些物质的水称为软水。要注意的是软水不等于不含杂质。
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用硬水洗衣服时,产生的泡沫很少,浪费洗衣粉和肥皂。也可利用这一性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平时我们也要注意,不能从液体的外表来判断它是否为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家中烧水的水壶壁上的固体水垢,也能说明生水中含有杂质,因此生水不能直接饮用。
资源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