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套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4.8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3/24 18:00: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wutongmin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5800字。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本主题共分为地球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和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等四个课题。《身边的化学物质》在中考试卷内容的结构中约占30%。地位是相当重要。回顾这几年连云港中考和其他地区的中考“身边的化学物质”围绕“我们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以各种不同的情境出现在与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问题中。考察知识点涵盖食品、医药、材料、环境等方方面面。
  化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涵盖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学研究的对象就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及变化规律。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提高科学素养就要从了解“身边的化学物质”开始。今后的考试中“身边的化学物质”仍将占很大比重。考试题型会比较灵活。考试内容仍然会针对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重要的物质及性质和用途
  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点扫描】
  1、记住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的体积分数,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认识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3、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及实验室制法。
  4、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5、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6、关注温室效应,注意环保的有关知识,认识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
  空气是我们身边最重要的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实验室制法是整个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课题的有关知识在中考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知识网络】
  【命题规律】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在中考命题中常呈现以下趋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常将课本中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考查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氧气的性质一般以描述实验现象为主,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一般与其性质及其他气体的制法综合起来命题,考查考生的思维发散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碳及其化合物”这部分知识常与生产、生活、新科技相结合,成为近年来中考命题的一大热点。C60、碳纳米管、纳米泡沫等新发现的碳单质的结构、组成、分类常作为命题的素材,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考查化合物的组成、分类及根据化学式进行的相关计算。CO2的性质、制取及收集方法的迁移命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对实验原理、方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CO的毒性及处理方法中考常考,目的是使同学们对其毒性的危害有充分认识。碳及碳的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命题多以网络形式出现,考查推理能力。
  【考点训练】
   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
  1、空气成分中: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稀有气体,按其所占空气体积分数由多到少顺序排列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
   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跟C、S、P、Fe、Al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和用途
  1、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B、铝箔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
  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并有黑色固体生成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熔化物生成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淡蓝色火焰产生,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
  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下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
  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乙、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                      、丙                     。
  (2)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
  ①                        ;②                        ;
  ③                       ; ④                         (只答四点即可)。
  (3)做甲、丙两个实验时集气瓶底部均预先装有少量水。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
  甲中                                                  ;
  丙中                                                  。
  (4)开放思考:在“氧气的性质”实验课中,某同学取一段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
  气中做 铁丝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
  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
  原因一:                                          
  原因二:                                          
  原因三:                                          
  (5)为纪念人类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50周年,中国登山协会业余登山队于2003年5月21日再次登顶成功。  登山队必备的物品之一是氧气瓶,此时氧气的作用是      。氧气与体内的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发生反应,提供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燃料燃烧也需要氧气,这是利用了氧气的               性质。  
   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
  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①②③④
  2、某校兴趣小组想亲身感受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他们选择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探究内容。
  (一)首先,他们分组进行讨论:
  (1)小光小组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                                       (    )
  (A)蜡烛  (B)硫粉  (C)红磷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
  (2)小明小组设计了如上图的两套实验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首先应保证该装置_ __  _性良好。
  如果燃烧匙内放的是红磷,瓶中进水状况是:            .理由是:                  .
  如果燃烧匙内放的是木炭,瓶中进水状况是:                      .
  理由是:                                           .
  (二)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他们设计了实验。
  (三)实验结束后,大家整理的实验数据如下:
  组别 1 2 3 4 5 6 7 8
  集气瓶容积
  进入水的体积 20/4 20/3.5 20/4 20/4 20/4 20/4.5 20/4 -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组的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只有第8组同学没能得到数据,原因是由于他们用硫粉进行实验导致的,经研究同学们一致认为第8组如果事先在集气瓶内注入少量______ 溶液来吸收_____气体,实验也能取得成功。
  3、如图所示,关闭止水夹a、b、c,使过量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盛有空气的等容积的甲、乙两瓶中同时燃烧,试回答:
  (1)燃烧停止并冷却,若打开止水夹a、c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___   __  ,原因是_______           ;
  (2)若打开止水夹b、c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原因是_____  ___   
  (3)若打开止水夹a、b、c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和小芳在讨论“能否用蜡烛燃烧法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一问题时,小芳认为:通过图l装置,用蜡烛燃烧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会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她根据蜡烛燃烧产物的特点阐述了自己的理由:____________,并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结论。
  (注:本题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水槽中的液体是水)
  小明认真分析了小芳的实验结果后,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导致小芳这一实验结果还有其它原因吗?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图2装置,进行以下操作:
  (1)取黄豆粒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份,放人捆在电烙铁下面铁片的凹槽内;
  (2)将燃烧匙内的蜡烛点燃后迅速插人钟罩内,并立即塞紧橡皮塞;
  (3)待蜡烛熄灭后(蜡烛有剩余),接通电烙铁电源,发现白磷先熔成液体,接着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明通电前钟罩内含有                                        ,
  产生白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导致小芳这一实验结果的另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反思:小明和小芳分析了上述实验后,提出了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
   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
  2、近年来,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超临界CO2 流体在化工领域广泛应用。它是与水最相似的且比较便宜的溶剂,它能阻燃、溶解能力强,能从环境中得来,用于化学过程后可再回到环境,无任何副产物,完全具有绿色的特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临界CO2性质特殊,因此,与干冰的化学组成不同
  B. 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它参与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环
  C. 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容易燃烧
  D. 超临界CO2流体可以代替许多有毒、有害、易燃的溶剂
  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图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I纸花变红  Ⅱ            ,Ⅲ纸花不变色,Ⅳ                 。
  (2)该同学进行的Ⅰ、Ⅱ两项实验,说明了什么?                     。
  (3)该同学进行四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用文字叙述)              。
  (4)写出实验Ⅳ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3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

  • 忘忧草201309 于11-21 18:35发表评论: 第3楼
  • 这是比较好的教学资源
  • 000000yang 于08-08 12:35发表评论: 第2楼
  • 这是一篇很好的教案,看后收益非浅
  • meng19861026 于07-21 11:25发表评论: 第1楼
  • 一套比较好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