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2900字。
课题公开课研讨记录
活动时间 2010-11-19 活动地点 化学办公室
课题名称 以问题为载体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主持人 金叶敏
出席教师 陆茜 董敏华 阮明 黄利江 金叶敏
研讨主题 阮明老师开设的课改展示课《燃烧的条件》
研 讨 内 容 (一)公开课实录
一、燃烧的条件:
[活动与探究一]:开水中白磷、试管中白磷和试管中的红磷燃烧现象的对比;用试管罩在水中的白磷上方及对试管中红磷加热的现象再对比。
由此得出结论:1、可燃物与氧气接触;2、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活动与探究二]: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点燃的方式?点燃火柴有哪些方法?不同的点燃方式有相同的目的吗?还有哪些点燃可燃物的方式有哪些?
点燃火柴的方法:摩擦、明火点燃、加热(放铜片上);由此得出结论:升高温度,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点燃可燃物的方式:摩擦,明火,加热,电火花,放大镜聚焦,做功,利用化学反应放热等;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活动与探究三]: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实践后归纳灭火的主要三种方法:
三、影响燃烧的因素
[活动与探究四]:
1、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中可用铜线圈罩在火焰上,是什么原因?试一试卷两个相同的滤纸卷,其中一个卷紧在铁棒上,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2、点燃火柴一根竖直向上,一根向下,那种情况燃烧的快?
3、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中可以燃烧,铁粉在空气中就能燃烧,说明燃烧的现象与什么有关?
4、镁带燃烧后伸入CO2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5、用棉花分别沾水、2:1酒精溶液、酒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
6、比较不同的打火机的燃烧情况。
7、在不同浓度氧气中木条的燃烧情况。
总结:影响燃烧的因素:
(二)研讨发言记录
阮明老师分析教学设计:
研 讨 内 容 [设计思想]:《燃烧和灭火》是沪教版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完全自主的把科学探究的方法充分应用和发挥。因为新知识的获得过程或表现为从收集科学事实开始过渡到得出科学结论,或表现为从已有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就学生“已有的知识”而言:其一:燃烧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对此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其二:学生在前三章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在第一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在第二章《空气》、《氧气》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燃烧的现象;在《二氧化碳》、《水》的学习中了解了与灭火相关的知识,加之第三章对微粒的认识,让学生感悟到物质的性质与其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使学生能从各种变化的表象中抽象出其本质规律。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
[教学内容分析]:探究实验的设计
在实验设计上,从提出的一个问题,到学生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发现新的问题,引发新的探究。使教学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一、燃烧条件的探究
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归纳出“燃烧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探究过程中的难点是——燃烧条件中温度需达到着火点。为解决这一问题继而做了以下实验设计。设计方案: 摩擦
(1)点燃火柴的方式有哪些? 火柴点燃的方式 明火
加热(火柴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
设计目的:其一、不管用哪种方式点燃,其目的都是需要一定的温度。尤其是隔着铜片加热,不是马上燃烧而是加热到一定温度才引发燃烧。其二、为后续学生讨论面对火灾如何进行安全避险作铺垫,来说明在易燃易爆场所哪些因素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例如:家中煤气泄漏了应该怎么做?)
(2)分别点燃滤纸、木条、煤,比较点燃的难易。
设计目的:其中学生会发现煤在酒精灯火焰上无法点燃,与学生已有认知发生冲突。教师再演示可以用酒精喷灯点燃煤块。说明不同的物质着火点不同。
(3)松节油的燃烧
设计目的:在半截易拉罐中放松节油,用火柴点燃;再放入冷水中,火焰慢慢熄灭;最后将易拉罐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又重新发生燃烧。进一步证明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也为后续灭火的方法做铺垫。
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探究
设计方案:自己设计实验来熄灭蜡烛火焰(方法有:吹、摇、剪、捏、盖等;用到的试剂或仪器有:水、沙、灭火器、碳酸钠与盐酸、湿抹布、集气瓶等)
设计目的: 对各种熄灭蜡烛的方法进行分类,并总结抽象出灭火的原理。简单而贴近生活的实验让学生乐于接受,从实践中发现和总结规律,体会科学探究成功的快乐。
三、影响燃烧的因素探究
设计方案: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