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解质的电离》ppt47(2份打包)
- 资源简介:
弱电解质的电离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建议.doc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建议.ppt
以微粒变化观突破“弱电解质的电离”的教学
增城中学 刘海丽
一、本节内容及其教学功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以溶液中离子反应为核心,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认识溶液中存在的几种常见的离子平衡,如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从理论层面揭示离子反应能否进行的本质。帮助学生从微粒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形成从微粒及微粒间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水溶液中物质及其反应的思路和方法。
“弱电解质的电离”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二是“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并存在着电离平衡。关于水溶液中的电解质,高中必修阶段学生已学习过强电解质的电离,由于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在于两者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这一区别也决定了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特征及其存在形式的不同。何彩霞 [1]提出,“弱电解质的电离”的教学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识电解质因电离的不同有强弱之分,了解强、弱电解质与酸、碱、盐在物质类别方面的联系,发展对化合物及电解质分类的认识;第二,认识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特征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深化对水溶液中电解质的存在形式和微粒间相互作用的认识; 第三,从微观、动态、平衡、定量的角度认识水溶液中电解质的微粒存在形式、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及微粒数量关系等,初步建立相应的认识思路和方法。
二、学生学习障碍点分析
陈瑞雪[2]将学生在本节内容中对“微粒观”的认识基础归纳如下:
认识角度 已有认识 不具备的认识
微粒的存在和种类 强电解质电离,溶液中只有水分子和溶质的离子,认为水分子不发生电离 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不同,弱电解质的溶液中除水分子和溶质电离的离子外,还存在溶质分子
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强电解质如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电离;离子之问的相互作用可以生成沉淀、气体和水,从而发生离子反应 弱电解质电离生成的离子可以相互结合成溶质分子,溶质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成离子
微粒的运动变化 强电解质的电离是单向的 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处在动态平衡中
微粒的数量 强电解质100%电离
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其电离的程度需要用电离平衡常数或电离度表征
学生微粒观认识的思维特点 静态、定性 动态、定量
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困难与障碍主要表现为:
①对于强、弱电解质与其溶解性、溶液导电性的关系认识不清,这将会对区分强弱电解质造成较大困扰。
②学生能接受弱电解质是部分电离的,但是对于弱电解质分子电离生成的离子和离子结合形成弱电解质分子的过程认识上存在困难。
③基于学生已有的关于化学键及物质结构的知识基础,学生不能自主有效地从离子化合物、具有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等角度对电解质进行分类。
④学生缺乏分析水溶液中电解质电离的思路和方法,难于建立“化合物的类型→电解质分类→电解质在水中的微粒存在形式→是否存在电离平衡”的分析思路。
三、对教学目标的思考
《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如何实现这一教学要求?在具体知识的教学中到底要让学生学习什么?何彩霞[1]认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可分为3个层面:一是学习并掌握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二是在具体知识的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对化学观念的认识,三是形成认识上述内容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前者是短期目标,后者是较远期目标,应将学生微粒变化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作为显性的教学目标。
鉴于教材的内容编排、教学功能、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学习困难,我们在确立“弱电解质”的教学目标时应思考以下几点:
(1)《化学1(必修)》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中酸、碱、盐的电离的教学与本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2)本节教材第一节下的小标题是“强弱电解质”,教材的真正设计意图是什么?是为了进行强弱电解质的对比,还是突出弱电解质的电离与强电解质电离的不同?强弱电解质是先比较好,还是完整理解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电离平衡之后进行对比更有意义?
(3)学生已有的关于强电解质的概念对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有什么帮助?已有的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知识,对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平衡的建立有什么帮助?
(4)怎样帮助学生建立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的概念?定性分析还是定量的测定?怎样帮助学生建立弱电解质溶液中既存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过程,又存在离子结合成分子的过程?
(5)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弱电解质电离的宏观、微观、符号的三重表征?
(6)设计怎样的“问题链”?培养学生怎样的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
广州市教研室在“选修4学业评价标准”中建议:
1.通过测定弱电解质溶液的pH获得数据定量感受到弱电解质电离的程度,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知道强酸、强碱和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