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6
- 资源简介:
约3850字。
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2、理解原电池的原理、构成条件,会写电极反应。
3、学会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掌握实验探究原电池构成条件的思路和方法,感受实验成功的乐趣。
情感与态度:乐于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了解废旧电池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树立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
二、 教材分析:
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三、 教学设计思路: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 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当学生们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高效利用教材、课外资料、生动的录像和图片、事实数据等教育资源,对“火力发电”进行完整透彻的剖析,为学生创设情景。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电学、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背景知识上进行教学设计。
选择实验探究教学方法。通过课堂内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和体会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研究过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是化学电池的反应基础。利用课堂外科学探究实验活动和化学制作活动,如利用原电池原理证明几种金属的金属性强弱,各种水果、蔬菜电池的制作等,为学生提供应用知识的空间和拓展知识的机会。在讲原电池的微观原理时,可以结合电脑动画演示,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印象更深刻。在小结原电池的组成条件时,也可以用电脑动画再次演示,使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更有条理。
利用课堂内学习探究与课堂外调查相互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对原电池的技术产品──各种化学电源的原理、应用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之后,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
四、 分课时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