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70字。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中学 朱建明
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一的内容。教材首先开门见山,提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呢?”这一问题,让学生思考,并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教材又给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这两个实验方案,让学生比较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讨论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全面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在学生已对物质结构知识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微粒实质进行分析,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并为学习化学方程式作好铺垫,也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教材的这种处理方法,学生接受起来十分自然,无论是宏观事实,还是微观理论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设计思想:本节课以问题情境为教学主线,以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以实验探究为学习方式,力求将传统教学的“以知识的传授为本”转移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一)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一: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前后物质间的质量有怎样关系?
问题二: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否具有普遍性呢?
问题三:当遇到某些化学变化前后物质质量“不守恒”的假象时,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呢?
问题四:你能否从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来解释为什么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
通过四个问题情境,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将本节课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重视实验、体验探究
问题一提出后,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教师演示实验Ⅰ(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而得出本实验的结论;围绕问题二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小组开展学生实验Ⅰ[(A组)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B组)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C组)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从而得出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形成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再围绕问题三通过学生实验Ⅱ(碳酸钠粉末与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教师演示实验Ⅱ(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让学生形成问题冲突,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三,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三)动画摸拟、突破难点
最后通过问题四,将研究的问题推向理论高度,让学生在观看模拟动画—水分子分解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共同讨论而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四)拓展训练、总结提升
通过拓展训练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课堂总结时,让学生交流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及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这节课我们是从实验探究和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并知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