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7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21 19:09: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黎雪华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770字。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离子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二中学叶静怡
  一、教材分析
  教材中本课题包括核外电子排布和离子形成两部分的内容。学生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知道许多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本课题介绍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离子。该知识是第四单元的原子的结构及元素知识的延伸,也为其后第十单元及第十一单元的酸碱盐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可见本课题内容的重要性。
  教材第一部分先从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引出电子层的概念并介绍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通过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初步展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随后引入“相对稳定结构”概念,从而归纳非金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及其得失最外层电子的趋势。第二部分首先介绍“离子”概念,并以钠与氯气反应的实例加以拟人的卡通图说明离子是如何形成并通过静电作用形成化合物的,同时介绍离子符号的书写。最后以一个总结性的图表概括描述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可见,教材通过宏观、微观、符号三种表征方式介绍、分析离子的形成。
  由此可知,离子的形成应该是本课题中教材强调的重点,前面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是为离子形成的讲解做铺垫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能说出离子的形成过程,知道离子符号的含义,学会书写离子符号;
  (3)利用动画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4)能描述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归纳的方法总结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类别和性质的密切关系;
  (2)通过实验观察、角色扮演NaCl的形成,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
  (3)利用模型展示等方法在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建立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物质的微粒观;
  (2)初步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四、指导理论与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的指导理论
  在化学学习中,学习者需要在心理上形成对物质及其变化的三种表征形式: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并在“宏观-微观-符号”等多重表征模式之间进行心理转换。一些研究表明,学生对物质的微观粒子性感到难以理解,同时在对化学符号进行解释时也遇到困难,这就成为化学难的一大原因。本课题是初中化学中同时体现了“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教学内容之一,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微粒观、符号观的极佳切入点,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机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重表征及其联系,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教学策略
  为了突破本课题当中的重难点及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化学三重表征理论,设计以下教学策略进行课堂教学:
  1.形象比喻策略: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是教学难点,可通过形象的比喻进行教学,降低学生对于微观知识的认知负荷。核外电子的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这就如同学们每天在课室大楼里面活动的地点不是固定的,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那就是同学们上课的课室所在的楼层附近。因而,在各个楼层上课的同学时常出现的区域当然也应该是在各自不同的楼层了。根据这个比喻可以顺利转向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内容的学习。
  2.指导发现策略:首先向学生展示按一定规律排列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通过以下问题指导学生归纳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①稀有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