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复习导学案(7份打包)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9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6/10 16:16:0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zhouzhou666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1 溶液的形成》(1)(教师版).doc 141.50 KB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1 溶液的形成》(2)(教师版).doc 104.00 KB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2 溶解度》(1)(教师版).doc 171.00 KB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2 溶解度》(2)(教师版).doc 67.00 KB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2 溶解度》(3)(教师版).doc 187.00 KB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复习(教师版).doc 485.00 KB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师版).doc 64.50 KB
  第九单元 9.1溶液的形成(2) 人教九下
  结论:氯化钠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少;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这说明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 热量的变化 ,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 吸热 ,也有的出现 放热 。
  【例1】如图所示,向小试管的水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右侧U形管中的液面未发生变化,该物质是 (  )
  A.氢氧化钠固体 B.浓硫酸      C.硝酸铵晶体 D.氯化钠晶体
  【例1】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变化不大,所以瓶内压强不变,两端液面持平;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都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增大,左端液面降低;硝酸铵晶体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减小,右端液面降低。故选项D符合题意。
  【总结】
  ○1常见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有:NH4NO3等。
  ○2常见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浓H2SO4、NaOH固体,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的同时并放出大量的热。
  ○3常见溶于水几乎没有热量放出的物质有:氯化钠等。
   乳化现象
  亲自动手,完成课本P30的实验9-4。将实验现象填写于下列表格中。
  三、课堂探究
  扫一扫
  有惊喜哟!
  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阅读课本P29,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仪器、药品,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各物质的溶解时的热量变化情况。
  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出实验装置简图:
  记录数据:(小组讨论,达成共识)
  水中加入的溶质 氯化钠 硝酸铵 氢氧化钠
  加入的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结论:氯化钠溶解时放出的热量少;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这说明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 热量的变化 ,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 吸热 ,也有的出现 放热 。
  【例1】如图所示,向小试管的水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右侧U形管中的液面未发生变化,该物质是 (  )
  A.氢氧化钠固体 B.浓硫酸      C.硝酸铵晶体 D.氯化钠晶体
  【例1】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变化不大,所以瓶内压强不变,两端液面持平;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都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增大,左端液面降低;硝酸铵晶体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瓶内压强减小,右端液面降低。故选项D符合题意。
  【总结】
  ○1常见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有:NH4NO3等。
  ○2常见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浓H2SO4、NaOH固体,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的同时并放出大量的热。
  ○3常见溶于水几乎没有热量放出的物质有:氯化钠等。
   乳化现象
  亲自动手,完成课本P30的实验9-4。将实验现象填写于下列表格中。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用水冲洗后是否干净
  水和植物油 分层 得到乳状浑浊的液体 植物油逐渐浮起来,又分为油水两层。 不干净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分层  植物油并没有溶解在水中,与洗涤剂形成乳浊液。 乳浊液能比较稳定的存在,液体不再分为两层。 干净 
  【阅读】阅读课本P30的文字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乳浊液、悬浊液?
  答: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
  浊液的特点:不均一,不稳定,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分层 。
  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洗涤剂的水洗掉的原理是: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小液滴,随着水流动 。
  项目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在水里的物质 溶解性 溶 不溶 不溶
  状态 固、液、气 固 液
  分散在水里的粒子 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外观 透明且均一 浑浊、不均一 浑浊、不均一
  久置后发生的变化 不变(稳定) 沉淀 分上、下两层(不稳定)
  【例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悬浊液的是(    ),属于乳浊液的是(    )。
  A.植物油放入水中,搅拌
  B.植物油放入汽油中,搅拌
  C.冰水混合物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得到的浑浊液体
  E.锌与稀硫酸恰好反应后的液体剩余物
  F.澄清的海水
  【例2】首先,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C应除外。其次,易溶物与溶剂一般形成溶液,几个选项中有:植物油易溶于汽油,锌与稀硫酸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锌易溶于水,澄清的海水中有很多易溶物;难溶固体与水一般形成悬浊液,其中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生成的碳酸钙是难溶于水的固体;难溶液体与水一般组成乳浊液,其中植物油就是难溶于水的液体。故答案为:BEF  D  A。
  【答案】BEF  D  A
  【总结】
  ○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2易溶物与溶剂一般形成溶液,例如,氯化钠与水混合形成的液体。
  ○3难溶固体与水一般形成悬浊液,如泥土与水混合形成的液体。
  ○4难溶液体与水一般形成乳浊液,如植物油与水混合形成的液体。
  第九单元 9.2溶解度(第一课时) 人教九下
  问题二:在温度改变时,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情况又会怎样呢?
  【实验探究II】完成课本P33的实验9-6,探究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硝酸钾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小结】根据实验探究,阅读课本P33—35,形成概念。
  1. 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1)内部因素: 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例如:20℃时,KN03的溶解度为31.6g,食盐的溶解度为36g,造成溶解度不同的原因是硝酸钾与食盐两种溶质的性质不同。
  (2)外部因素: 温度 。与溶剂量多少没有关系,因为概念已经规定为溶剂的量为100g ,所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概念:
  ⑴ 饱和溶液:在 一定温度 下,向 一定量 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不能 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判断是否饱和的方法: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同种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
  ⑵不饱和溶液: 溶质 不能 继续溶解的溶液。
  注:有些液体(如酒精)能与水任意比例互溶,没有饱和或不饱和这一说。
  ⑶结晶:固体溶质以 晶体 的形式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例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例1】
  【答案】D
  【总结】
  ○1溶液的特征有三个:均一、稳定、透明,透明不等于无颜色。
  ○2溶液饱和与浓稀没有必然的联系。
  ○3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溶液的饱和与否是针对某一种溶质而言的。
   固-液型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学
  ⑴过滤法:分离 可溶物 + 难溶物  
  ⑵结晶法:分离 几种可溶性物质
  观察P34 的图9-10 ,并阅读 P35讨论部分。
  ①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 冬天捞碱 。
  ②蒸发结晶:如 海水晒盐   。
  【思考】通过实验探究,思考下列问题。
  1.在饱和溶液中,为什么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答:因为溶液是否饱和受温度和溶剂的量的影响 。
  2.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它溶质吗?即概念中为何强调“这种溶质的饱溶液”?
  答: 能 。因为溶液里可能有多种溶质,所以要强调某种溶质 。
  【知识拓展】
  1.分析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间的关系。
  ① 对于同一种溶质来说,在相同温度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 浓 。
  ② 对于不同种溶质来说,饱和溶液 不一定 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 不一定 是稀溶液。(填“一定”或“不一定”)
  二、课堂探究
  扫一扫
  有惊喜哟!
  扫一扫
  有惊喜哟!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问题一: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
  【实验探究I】完成课本P33的实验9-5 ,探究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操作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15ml水,搅拌
  现象    固体溶解 固体部分溶解   剩余固体溶解
  结论 溶解现象与 溶剂  和 溶质 的量有关。
  问题二:在温度改变时,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情况又会怎样呢?
  【实验探究II】完成课本P33的实验9-6,探究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硝酸钾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 固体全部溶解 溶解现象还与 温度 有关。
  再加入5g硝酸钾 部分固体有剩余
  加热 固体全部溶解
  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 部分固体有剩余
  冷却 剩余固体增多
  【小结】根据实验探究,阅读课本P33—35,形成概念。
  2. 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1)内部因素: 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例如:20℃时,KN03的溶解度为31.6g,食盐的溶解度为36g,造成溶解度不同的原因是硝酸钾与食盐两种溶质的性质不同。
  (2)外部因素: 温度 。与溶剂量多少没有关系,因为概念已经规定为溶剂的量为100g ,所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概念:
  ⑴ 饱和溶液:在 一定温度 下,向 一定量 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不能 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判断是否饱和的方法: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同种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
  ⑵不饱和溶液: 溶质 不能 继续溶解的溶液。
  注:有些液体(如酒精)能与水任意比例互溶,没有饱和或不饱和这一说。
  ⑶结晶:固体溶质以 晶体 的形式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例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例1】
  A × 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B × 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很少,是稀溶液
  C × 饱和溶液可以溶解其他的溶质
  D √ 硝酸铵溶于水要吸收大量的热,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答案】D
  【总结】
  ○1溶液的特征有三个:均一、稳定、透明,透明不等于无颜色。
  ○2溶液饱和与浓稀没有必然的联系。
  ○3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溶液的饱和与否是针对某一种溶质而言的。
   固-液型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学
  ⑴过滤法:分离 可溶物 + 难溶物  
  ⑵结晶法:分离 几种可溶性物质
  观察P34 的图9-10 ,并阅读 P35讨论部分。
  ①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 冬天捞碱 。
  ②蒸发结晶:如 海水晒盐   。
  【思考】通过实验探究,思考下列问题。
  1.在饱和溶液中,为什么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答:因为溶液是否饱和受温度和溶剂的量的影响 。
  2.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它溶质吗?即概念中为何强调“这种溶质的饱溶液”?
  答: 能 。因为溶液里可能有多种溶质,所以要强调某种溶质 。
  【知识拓展】
  1.分析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间的关系。
  ① 对于同一种溶质来说,在相同温度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 浓 。
  ② 对于不同种溶质来说,饱和溶液 不一定 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 不一定 是稀溶液。(填“一定”或“不一定”)
  区别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与稀溶液
  含义不同 溶液是否饱和决定于溶质在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里的溶解是否达到最大限度 溶液浓与稀决定于溶质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量的多少
  温度影响 受温度影响,必须指明温度 与温度无关
  联系 ①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溶液的浓和稀没有必然联系
  ②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③对于同种溶质而言,在一定温度下的相同溶剂中,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
  3.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
  注:降温变饱和,升温变不饱和可适用于:温度越高,溶解量越大的物质(如氯化钠、硝酸钾等大部分物质);而熟石灰情况正好与之相反。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向ag 20℃时的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bg NaCl晶体,则溶液的质量变为(a+b)g  ③条件改变,饱和溶液可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例2】溶液的浓稀与其是否饱和无必然联系,同一温度时,同一物质在同样溶剂(如水)中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Ca(OH)2由于溶解度小,即使达到饱和,相对于易溶于水的物质来说,浓度很小,是稀溶液,①对;20℃时向ag饱和NaCl溶液再加入bg NaCl晶体,晶体不再溶解,溶液质量仍为ag,②错;条件改变,如改变温度、增加溶剂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③对。
  【答案】C
  【总结】
  ① 对于同一种溶质来说,在相同温度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②对于不同种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③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