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80字。
课题:沪教版第六章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第一课时)
丹阳市第三中学 单陶文
一、 设计思想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2、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 教学内容分析
溶液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学习本章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利用有关知识去解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为下一章酸碱盐知识的学习以及高中进一步学习分散系打下基础。本节是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主要包括溶解现象、乳化现象及其应用;溶液的基本特征、用途等知识。本节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分散现象事例和用途出发,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认识溶液和浊液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为后面学习溶解度、溶液的组成等作好准备;其次,学生通过对溶解现象(溶解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和乳化现象的学习,了解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三、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以及课程标准要求,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溶液的概念与特征。
3、认识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溶解现象与乳化现象,学习科学探究的一些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一些溶解现象、乳化现象及用途,增强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感受化学对社会生活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溶解现象及溶液的概念,培养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难点: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溶解现象与乳化现象的区别。
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探究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
学生:就下列主题进行课前探究活动:
1、你知道哪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它们有什么用途?
2、不同的物质在水中分散的情况一样吗?做一做。
五、 教学过程设计
在日常生活和前阶段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了解许多物质能分散在水中,也接触过不少溶液,并知道一些溶液的用途,这些都是学生进一步进行本节学习的知识基础。但学生对溶解现象缺乏深入的了解,也不曾从化学的视角去研究。因此教学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的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